市民在大沙河生態長廊示范段欣賞沿途美麗風景。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原標題:
步移景異畫卷美 出行暢游心情爽
大沙河生態長廊示范段百姓叫好
深圳新聞網訊 9月8日,大沙河生態長廊2公里示范段建成開放,一躍成為深圳新晉 “網紅公園”,頻頻出現在市民的朋友圈中。昨日,記者與游園市民同行2公里,零距離與美麗的大沙河畔接觸。
記者體驗:步移景異優美畫卷徐徐舒展
昨天清晨,記者從濱海大道與沙河西立交橋處下車進入示范段南端入口處。河畔邊靚麗的花帶隨處可見,河畔間或可見一簇簇狼尾草,直立的須根粗壯繁茂、灰綠色的花穗競相綻放,與繽紛花簇相襯顯得恰到好處。
記者見到,示范段有三條不同行道:沿河景觀廊道、中間人行步道、外圍自行車道。不同行道設計分隔明顯,行人單車各不干擾。沿河景觀廊道最為低矮,市民可以倚靠著木質廊架,近距離接觸河水、欣賞大沙河的魅力,也方便日后觀看賽艇比賽。中間的人行步道由一塊塊白色大理石鋪砌而成,自行車道由瀝青鋪成,不時有年輕人騎著單車穿行而過。
大沙河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夜晚的大沙河畔又是另一番景象,駐足岸邊眺望對面建筑群燈光絢麗,河面上五光十色,許多年輕人下班來這邊散步,好不熱鬧。
記者體驗計算,漫游欣賞沿途美景一圈,步行需要約40分鐘、騎行約20分鐘。
市民叫好:白天晚上景不同 出行暢游心情爽
記者碰到家住示范段附近的75歲老人鄭慶生。他一邊散步欣賞美景,一邊興致勃勃地寫下“大沙河生態長廊,將來的深圳塞納河”發朋友圈,并配上了大沙河長廊的九宮格美圖。
鄭慶生退休前參與過大沙河治理項目,他對大沙河的改變頗有感觸。“欄桿從斜坡式變成現在的直立式,前面增加了一個截閘口,樹木花草都做了修整……”鄭慶生說,現在大沙河河道通暢、水流清澈、景色優美,以后要常來這里散步。在聽到未來這里確定要建賽艇中心時,鄭慶生滿臉欣喜。
大沙河生態長廊示范段開放后,與深圳灣公園、人才公園串珠,給周邊市民出行游玩帶來諸多方便。郭女士家住大沙河畔附近,步行不到10分鐘,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學后,都會到公園走一走。“大沙河公園未開放前,要花20多分鐘時間去人才公園。”郭大姐說 ,現在可以在大沙河散步,回家方便多了,周末時間充足,會帶著家人從大沙河公園出發,一路游遍南山區這三個“網紅公園”。
大沙河長廊配備的設施也獲得好評。退休后的田阿姨表示,大沙河的木質建筑,令自己感覺身心輕松,園內播放的音樂也十分優美,以后要常約朋友到這里看書。
大沙河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沙河生態長廊示范段建成開放后,來此游玩的人越來越多。據統計,從早上6點開園到晚上11點閉園,平均每天可達三四千人次。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水清、花紅、樹綠,是市民對大沙河的一致印象。未來這里還將發展成為深圳的賽艇中心,現在每周二市民都可以免費體驗賽艇運動。
大沙河生態長廊總設計師、AECOM副總裁沈同生表示,大沙河生態長廊從鄉愁角度,注重把人跟水之間的關系重新聯系起來,讓百姓特別是原住民重新感受這一聯系。同時,注重體現深圳未來城市發展跟現狀完美結合,通過不同特色段落來體現。
四個方面創新提升河流景觀
近幾年,深圳市大力治理河流污染,成效顯著。黑臭水體解決后,如何提升河流景觀,讓百姓更加近水、親水,成為河流污染進一步治理的著力點。
南山區把大沙河生態長廊建設作為河流治理景觀提升的新實踐,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為河流治理新樣板。
南山區城管局局長張玉慶表示,大沙河生態長廊示范段的建設,完善了河道兩岸步行系統,新建大沙河東岸自行車騎行綠道,建設水上燈光夜景,拓展大沙河生態廊道的空間和輻射力,取得明顯成效。
在步行系統建設方面,新建了3座橋,方便大沙河東西兩岸的人流快速互達、互通、穿插。同時,對河兩岸遍布的居民小區、廠房、市場等原來相對分割、碎片化的區域,通過增設步行道打通并聯成網,方便百姓進出大沙河兩岸。
在自行車道系統建設方面,新建并完善了東岸自行車道騎行系統,市民可以從任何通道進入,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綠色出行需求。
在燈光景區建設方面,結合市委、市政府對提升城市品質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建設時充分考慮河岸沿線燈光夜景,實現了“白天看湖景、晚上看燈光”的美化效果。
張玉慶透露,目前,南山區正與市城管等部門協商,密切合作,計劃將大沙河公園納入大沙河生態廊道,實行統一管理,解決周邊停車難等問題。同時,將大沙河生態長廊上游延展至擬規劃為以鮮花為主題公園的部九窩,計劃通過慢行系統打通環西麗湖科教城和大沙河生態長廊的聯結,拓展長廊的空間和輻射力。
多方聯手合力推進解決三大施工難題
張玉慶表示,與其他工程建設相比,大沙河長廊建設有三個困難:施工地帶呈狹長地帶,不適宜大面積攤鋪材料;施工時要確保周邊道路互聯互通,把影響降到最低;新建的工程要確保原有防洪排洪設施不受影響,新舊整體要協調達到完美統一。
為了加快推進,南山區大膽改革現行招投標體制,推行代建制,交由有實力、有專業背景的華潤代建,這也確保了工程快速推進。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南山區委書記王強、區長曾湃等領導多次到現場調研,解決施工遇到的各種困難。施工單位進場施工時,科學評估、預判材料進料使用量,近期用的料先進場地;科學合理排工期,縮短材料堆放時間等,加快工程進度。同時,建設施工時碰到問題,及時與市水務、交委、環保、城管等多個部門時溝通,現場解決實際問題。(記者 王慧瓊 見習記者 羅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