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小鳥,市民該如何做?
17日下午,記者獲悉,由于這只仙八色鶇長時間未進食和受到驚嚇,在送到野保站沒多久后死了。
“如果仙八色鶇能在第一時間被送到野保站,可能情況會有不同。”野保專家告訴記者,其實,很多時候,“不需要救護”才是對鳥類等野生動物最好的幫助,如果鳥類確實受傷,但是極其輕微,然有比較強的行動能力,也不建議去抓住它強行救治。據悉,野生動物其實有很強的自愈能力,如果市民好心,非得給它抓過來“好好招待”又涂藥又關禁閉的話,很可能就會造成動物緊張抗拒,造成“應激反應”,嚴重時反而會造成死亡。如果鳥類受傷情況嚴重,最好第一時間聯系野保站。不管鳥類珍貴與否,就算是一只小麻雀,市民都要第一時間聯系當地野生動物保護機構或觀鳥協會。
記者從觀鳥專家獲悉,如今,鳥類遷徙季節已經到來,今后肯定會有更多迷途雛鳥。面對路邊受傷或迷途的雛鳥,市民該如何做呢?
觀鳥專家告訴記者,很多市民出于愛心,路遇幼鳥都會將其“救”回家。但實際上,“路邊的小鳥不要隨便撿。”專家說,如果在5月份至8月份,市民發現的“路邊小幼鳥”身上有著像雞雛一樣的淺色容貌,嘴角有時是黃色的,這很可能就是一只雛鳥,幼鳥長到一定年紀,就會跟隨父母學習飛行本領,其父母就在附近。因為雛鳥飛行技術還不成熟,所以容易飛到錯誤的地方。
市民應該確認該幼鳥是否受傷或虛弱,如果是,應該聯系當地野生動物保護機構或觀鳥協會,如果不是,要盡快把它們送回到發現的地方。假如小幼鳥有受到其他動物的威脅,可以把小鳥放到附近灌叢或附近樹枝,離開一段距離觀察附近是否有親鳥。如果小鳥還沒有長羽毛,則應該把小鳥放回巢,假如沒有巢,可以選擇手邊合適材料制作開口的鳥巢,鋪放干草,將巢懸掛在原來或臨近的樹上,把小幼鳥放回人工巢,離開一段距離觀察附近是否有親鳥。上述情況如沒有親鳥,則應該聯系當地野生動物保護機構或觀鳥協會。(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鄭健陽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