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變遷的故事
六年前,習近平廣東考察的第一站是深圳前海。當時,前海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全程陪同的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杰發現,總書記的鞋上落了一層灰。
六年后,總書記又來到了前海,他特意再次來到前海石公園,察看前海的發展變化。
△前海石公園。前海石上的“前海”兩字,集自鄧小平的題字,“前”字取自“淮海戰役總前委”,“海”字取自位于蛇口的“海上世界”。(央視記者鄧裕達拍攝)
經常會來前海石公園走一走、坐一坐的鄭宏杰知道,這次總書記的鞋上不會再落一層灰了。昔日的灘涂、工地,如今樹影婆娑、綠草如茵。2015年,為了配合前海桂灣河水廊道工程,前海石向南平移300米。濱海休閑帶上建起了新的前海石公園。
變化的不僅是前海石的位置,還有它所在的珠江入海口東岸這一片18平方公里的前海開放熱土。
變化的還有前海的名稱。2012年12月,習近平考察的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這一天,國務院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前海成為“特區中的特區”。今年這一次,總書記考察的是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2014年12月12日,前海納入廣東自貿區范圍。次年4月27日,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正式掛牌成立。
今年61歲的鄭宏杰已是滿頭華發。去年,老鄭退休了。他沒有想到的是,24日上午,在前海石公園,他和前海創業者代表、港資企業代表一起再次見到了習近平。
老鄭說,這些年,他一直記得2012年第一次見到總書記時,總書記和他面對面說過的一番話。總書記當時說,要把前海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塊試驗田,繼續獲得經驗并向全國推廣。要發揚特區“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膽地往前走。
老鄭說,聽了總書記的話之后,他自己總結出了三條:敢闖敢試是前海的魂,改革創新是前海的根,深港合作是前海的本。如今,前海已累計推出了制度創新成果364項,許多已在全國推廣。
24日上午,再次來到前海實地考察的習近平深有感觸地說,發展這么快,說明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向全國推廣。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要堅持并不斷完善。實踐證明,我們走改革開放這條路是一條正確道路,只要鍥而不舍、一以貫之、再接再厲,必然創造出新的更大奇跡。
考察北站社區,總書記的民生牽掛
六年前,習近平考察深圳時來到這里的漁民村,還走進村民家里,拉家常、說變化。
六年后,總書記來到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走進這里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24日上午,社區居民張瑩瑩正在社區圖書館查閱資料,習近平總書記向她走來,與她親切交流。張瑩瑩5歲的時候因為小兒麻痹癥落下了腿疾,行動不便。她告訴總書記,社區有300多名殘疾人士,這里有專門為殘疾居民設計的戶型。
習近平與張瑩瑩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拍攝)
得知張瑩瑩現在從事幫助殘疾人士就業的工作,習近平仔細詢問就業渠道有哪些,有多少人受益等。張瑩瑩注意到,總書記用的稱謂是“殘疾人朋友”,這讓她很感動。
習近平在考察北站社區時說,社區情況復雜多樣,群眾需求多種多樣,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社區工作要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總書記的深圳之行,看改革、談開放、問民生,牽掛殷殷。改革開放40年,深圳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地標城市。40年光陰,也見證了無數奮斗與開創的故事在這里發生。未來,時間的故事,仍將在這座充滿光榮與夢想的城市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