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深圳學派文獻建設捐獻珍貴文獻數千余冊
“江南岸邊草,蒼茫一書生。樂讀萬卷書,好作萬里行。心向真善美,敬重天地人。”胡經之以此自評。
身為“一書生”,胡經之以書為伴,以文為友,與書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早在上世紀90年代,胡經之曾響應全國讀書運動撰寫了評論《談談<野火春風斗古城>》,一次竟印了10萬冊,由此獲得了當時的一筆“巨款”1000元稿費。愛書如命的他把這價值北京兩三間四合院房的“巨款”,去東安市場換來了ー車線裝舊書,成為一時的美談。
來深31年,胡經之對深圳情深且重。為支持深圳學派文獻專區建設,胡經之擬將其個人全部藏書及手稿、各類證書、聘書、獎牌講座等珍貴實物無償捐獻給深圳圖書館。2016年4月,他向深圳圖書館捐贈了自己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末收藏的2000余冊文獻。2018年10月,他又向圖書館捐贈了第二批包含手稿89種,藏書近500冊、學術刊物800余冊、報刊剪報40余件,以及若干其他材料在內的二十余箱文獻資料。這些文獻曾隨他從北國燕園至鵬城荔園,經數次騰遷而不忍割舍,是胡經之個人學術軌跡的見證,也是深圳學術、文化的珍貴歷史印記。
胡經之捐贈的手稿
過了“耳順”之年,胡經之本可以退休了。但199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通過他為博士生導師,由此他成為深大建校以來自行產生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院方表示,不能就此退休。因而他工作又延長了11年,培養了10屆文藝美學博士生,到71歲時才告退。
退休后,他集中精力著書立說,耄耋之年仍堅持每天6-7小時閱讀寫作。“去年,我大約寫了十萬字的文章。”他表示,“只要身體尚好,在接下來兩年的時間內,會把到深圳來的三十多年的經歷好好梳理并寫下”。這也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潘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