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培育深圳經濟增長新動力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猛認為,現階段深圳的經濟發展也將面臨著從“大”到“強”的挑戰,恰逢以云計算、大數據治理、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融合升級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浪潮席卷全球,并且正在越來越廣泛、深入地應用到商業和智能制造上,這將是一次深刻改變現代工業體系的產業革命,從傳統的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變成全新的“中國創造”(Created in China)。
他認為,不僅僅要關注經濟增長速度這一個方面,同時還要關注環境保護、創新能力、科技與文化等很多方面。如果說“富”是單一維度的、可比的,那么“強”則是多維度的、需要綜合考量。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其必將成為廣東和深圳“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時期,引領經濟發展、應對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重大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旨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改善經濟增長結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其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成為實現供給側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科學技術進步,但新技術、新科技的開發具有長期性及不確定性。相對科學技術進步而言,制度效率改善是一個可控的因素。在內部要素條件及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對生產要素進行創新性重組及改良,對管理及制度進行創新,以實現經濟在“質量、效益”基礎之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