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11月7日訊 (記者 潘潤華 通訊員 金濤)11月6日,由中國藝術報社、深圳市文聯聯合舉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文藝發展座談會在深圳舉行。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朱虹子,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及部分深圳藝術家、文藝工作者代表出席座談會。會上,與會嘉賓就深圳文藝40年的發展歷程、發展成就、發展特色、發展方向、工作經驗,以及與港澳藝術交流情況展開座談,并就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文藝事業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朱虹子對深圳在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蹈、魔術、攝影等文藝門類的發展成果給予肯定和稱贊,并認為深圳“敢為天下先”的氣質在文化上的創造力非常值得去研究。他希望深圳藝術家多出精品,創造出影響世界的作品。
會上,李瑞琦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38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各藝術協會會員人數從成立之初的103人,發展到現在全市10個區有協會會員12900多人。從藝人員已在全市已經形成了一個朝氣蓬勃,人才薈萃的行業隊伍。李瑞琦指出,市文聯極力支持和鼓勵各個門類的文藝創新。接下來,深圳計劃在文學工程,美術工程,音樂工程等各藝術門類里,開拓形式,整合資源,推動各個文藝門類發展,爭取在大灣區新一輪發展中做出文藝貢獻。
當天,陳秉安、楊宏海、滕文金、從容、茹仙古麗、鄧春儒、鄭峰等深圳藝術家、新文藝工作者代表出席座談會,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深圳不是吹出來的,不是捧出來的,是干出來的,所以我在作品中強調艱難創業的主題。”原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知名報告文學家陳秉安指出,深圳如果沒有這些打工者的付出,修不成道路,建不起高樓。正是深圳大量的打工群體才形成了典型的打工文學,這讓人想起艱難的創業,想起用淚水、汗水澆筑的歷史。
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從容指出,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非常積極吸收國內外的各種文化形態,在創作手法上不排除先鋒藝術和當代藝術。表現方法之外,深圳也在努力尋找一種完全不同的藝術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