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深圳海域僅發生1起赤潮!海洋局在線訪談還提到這些……
深圳特區報2018年11月16日訊 15日,市規劃國土委(海洋局)舉行“深圳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35)相關問題在線訪談,針對市民關心的《規劃》實施情況、深圳海洋環境保護概況等問題回答網友提問。訪談透露,2017年,深圳海域發生赤潮1起,持續9天,均發生于大亞灣海域。目前,隨著《規劃》的出臺,深圳將嚴格執行海域使用證制度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全面治理海洋環境污染。
市規劃國土委(海洋局)專家介紹,今年,我市出臺了《深圳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35)》,按照陸海統籌、系統管理的思路,提出了從源頭到末端,從海到陸、以陸定海的環境治理方案,明確了海污總量控制、陸域污染控制與減排、海上污染綜合治理三個層面的規劃策略,優化污水處理系統,削減入海污染物,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減少面源污染等,強化環境倒逼機制,治理海漂垃圾、海水養殖等,嚴格執行海域使用證制度和海域有償使用制度,全面治理海洋環境污染。
《規劃》為今后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明確了目標、路徑,制定了具體的措施,系統部署了海洋環境保護與管理的各項工作,有利于整體海洋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的提升,促進了深圳生態文明的發展。此外,《規劃》作為市民親海、近海的基礎,也為市場越來越多的涉海活動需求提供了可能,對海上運動、海洋主題的休閑旅游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訪談透露,近五年來,深圳年均發生赤潮2.8次,年均累積發生面積27.5平方公里,多發生在我市東部大鵬灣和大亞灣海域。近年來,深圳市采用浮標自動監測、地波雷達觀測等新興的技術手段,逐步建立起近海立體監測網格體系,提高了海洋環境監測能力,為深圳海洋環境治理提供科學的數據基礎。近期,深圳正在推進”智慧海洋“系統工程建設,建立健全海洋信息的應用服務系統,并以“智慧海洋”為平臺,逐步實現面向海事、港務、氣象、環保等全市政務部門的海洋基礎信息共享服務,為市民的濱海生活和海洋經濟活動提供更好的支持。(記者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