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張之洞督鄂,開武漢乃至中國大規模發展近代制造業之先河,“漢陽造”名動天下。
新中國建立之初,武鋼、武重等一批“武字頭”企業奠定中國工業重鎮基石,“武漢造”強勢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制造業踏上復興之路,只為更高、更精、更強、更好,“新武漢造”百花齊放。
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武漢制造”的出品,既有煌煌重器,又關照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質量”取代“高增長”,成為時代主旋律。事實上,通過梳理不難發現,那些在各個領域代表“武漢制造”高度的企業(品牌),無不始終堅守“高質量”這一內核。
高質量發展包含了兩個維度:一是以質量為生命,二是提高附加價值。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者是企業(品牌)立身之本,也是后者得以實現的基礎。后者助推企業(品牌)駛入藍海,又反過來為前者的精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講格致,通化學,用機器,精制造,化粗為精,化賤為貴,而后商賈貿遷之資,有倍蓰之利。”張之洞當年的這番論述,放在今天仍具現實意義。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節點,回溯“武漢制造”高質量發展路徑,是為致敬!
“武漢制造”的天空群星閃耀
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那一年,武漢鐵工廠(武漢洗衣機廠的前身)開始研制洗衣機。
武漢鐵工廠之前研制過射釘槍、空調壓縮機,均告失敗。或許是借助了改革開放的“神奇魔力”,只用了一年時間,第一臺單缸洗衣機就試制成功。1980年,漢產洗衣機完成技術測試和鑒定,各項技術指標達到輕工部部頒標準。日后享譽全國的“武漢三朵花”之一的“荷花”自此綻放(另外兩朵是紅山花電風扇和一枝花洗衣粉)。
上世紀80年代,荷花洗衣機和長江音響、鶯歌彩電等武漢家電品牌一起叫響大江南北。鼎盛時期,荷花洗衣機年產30萬臺,產品供不應求,需憑票排隊購買,并成為全國十大洗衣機品牌之一(雙缸洗衣機產量曾在全國排名前三)。
80年代末,包括荷花洗衣機在內,改革開放后問世的首批武漢名牌中的一部分陸續開始走下坡路,但“武漢制造”的星空并未因此黯淡。
改革開放十周年之際,東湖高新區創建成立。此后三十年,長飛光纖、烽火科技、華工科技、人福醫藥等“武漢制造”品牌批量從這里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在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分水嶺的1992年,改革開放開始全面提速。同年,武漢市發出《關于武漢轎車產業開發區建設與管理若干規定的通知》,迎接即將到來的屬于大武漢的“汽車時代”。
次年,中法合資神龍汽車公司在武漢開發區開工建設武漢工廠。這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因車而興。再過十年,神龍公司的中方股東東風汽車公司把總部搬到了武漢開發區。2017年,東風汽車以412萬輛的銷量穩居國內行業第二。東風汽車也成為“武漢制造”的重要領軍者,在其帶領下,汽車成為武漢排名第一的千億產業。
1995年,神龍汽車武漢工廠總裝車間第一輛調試車下線。也是這一年,20歲的重慶小伙周富裕在武漢開始創業之路。彼時的他不曾想過,他后來創立的“周黑鴨”會成為這座城市遞向世界的一張“美食名片”。
盡管武漢催生了蔡林記熱干面、老通城豆皮、精武鴨脖等眾多聞名全國的特色美食,但真正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并在全國大規模擴張的,還是年輕的休閑食品三劍客——周黑鴨、良品鋪子和仟吉。
三劍客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進入自己的“主場時間”。周富裕為周黑鴨門店選址時首先鎖定武廣商圈。無獨有偶,楊紅春也把良品鋪子的第一家門店開在了武廣對面。
如果說汽車、光電子、高端裝備制造等帶給人們工業時代的厚重感,那么休閑食品就顯得極富生活情趣。正是它們的組合與互補,令“武漢制造”的天空更加豐富、精彩。
五大千億產業定盤 食品業“快進”
談及“武漢制造”,武鋼是繞不開的話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這家特大型央企一直扮演著“武漢制造”旗手的角色,直到2010年,才被東風領銜的汽車產業超越。
2016年,寶鋼與武鋼合并。寶鋼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重組后的母公司,武鋼整體無償劃入,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不過,武鋼的“離去”沒有在本地引起太大震動,因為“武漢制造”這艘巨艦的整體結構與動能已經發生巨變。
從2010年開始,武漢幾乎每年新增一個千億產業。時至今日,全市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煙草、能源及環保等五大千億產業。
五大產業壓艙、定盤,“武漢制造”抗擊風浪能力大增。與此同時,更多的新動能正在孕育之中。
2017年11月4日—7日,首屆國際航聯世界飛行者大會在漢南通航機場成功舉辦。這座國內頂級的通用航空機場,擁有全球最大的單體通航機庫,包括武漢造直升機在內的一批重點產業項目也依托機場布局建設。
世界飛行者大會開幕的前一天,首架武漢造輕型飛機“領航者”(SL600)在位于黃陂的卓爾航空工業武漢基地下線。兩個多月后,定價198萬元的“領航者”就一次拿到100架的訂單。
挾九省通衢之利,武漢發展通航產業優勢明顯,有望快速培育出又一個千億產業。
而以總投資超過300億美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為引領,光谷正在加快推進集成電路產業建設,打造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民以食為天。伴隨著生活水準的日益提升與商品供應的極大豐富,人們對于衣食住行——特別是其中的“吃”——有了更高質量和更個性化的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進入21世紀,我國食品工業表現出平穩、快速的發展態勢。2003年以來,食品工業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4.4%,高出制造業整體增速約10個百分點。周黑鴨、良品鋪子、仟吉等均起步并飛速成長于這一時期。
在休閑零食“第四餐化”趨勢下,這一細分板塊在2017年食品飲料板塊中增長最為快速。我國目前休閑零食年銷量已破萬億元,并將保持20%以上的復合增速,有望在2020年突破2萬億元銷量。市場規模有望在未來10—15年內占到我國消費者食品支出的20%。
2017年5月,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負責人在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作了關于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應夯實食品產業基礎,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水平。食品產業已成為我市工業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形成以東西湖國家級食品加工區、漢陽黃金口、新洲汪集、黃陂武湖等食品產業集群。全市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中普遍推行現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80%以上獲得HACCP或ISO22000等質量體系認證,培育出一批如周黑鴨、仟佶、良品鋪子等走向全國的“武漢制造”品牌。
高質量初心助推“武漢制造”崛起
武漢大學研究生艾路明,畢業后和6位同學湊了2000元,注冊成立當代生化技術研究所,如今當代集團總資產約300億元。
湖北省電力實驗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黃立,辭職下海創立高德紅外,打破西方40年封鎖研制出“中國紅外芯”。
國營武漢鍋廠老廠長陳厚忠,帶領職工完成企業改制,轉型造出馳名全國的“金牛管”。
重慶山區青年周富裕,在武漢開創“鹵食王國”,公司2016年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武漢食品行業第一股。
……
條條大路通羅馬。探尋四十年來“武漢制造”崛起路徑,首先要歸功于改革開放這個超級風口創造出來的無限可能。
改革開放的實質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圍繞高質量發展,各方凝心聚力,各展所長。
聚焦到食品行業,國家、省、市相關部門都給予了充分關注。
2016年4月,國家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赴湖北開展檢查,并走進周黑鴨等知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深入了解食品安全責任制和全程監管制度落實情況,對武漢市食品安全工作表示高度認可。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于2011年確定每年舉辦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針對今年食品安全周的主題“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 7月17日,武漢市發改委、市農委、市食藥監局等部門舉辦食品安全知識普及、群眾現場快檢等相關活動。市食安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下,2017年武漢榮膺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8年,市政府將“鞏固提升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設水平”納入工作報告。全市將繼續圍繞食品農產品源頭治理、食品“三小”、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等方面實施八大提升工程,進一步提高武漢食品安全整體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食品安全建設的發展成果。
這只是一個縮影。諸多相關政府部門同樣功不可沒。
各項外因齊備,內因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對“武漢制造”的佼佼者而言,內因最終歸結為一句話:堅守高質量初心。
首先是高標準守住質量底線。
因為食品直接入口,對質量的要求最為嚴苛。周黑鴨對供應鏈、生產線及所有銷售渠道均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原材料從源頭直采,全程可監察并追溯,連分割規格都有講究,如鴨脖長短誤差有明確要求,鎖骨必須附有一定厚度的鴨肉等;車間空氣潔凈度達到藥企級別。周富裕說:“‘食’=‘人’+‘良’,這是老祖宗對所有食品生產者的告誡,做食品的人,必須講良心。”
良品鋪子對食品安全的認知一樣樸素且堅定。“良品鋪子”是從300多個名字中挑選出來的。這4個字確定下來,意味著創業團隊對這項工作的思想統一了——憑良心,做出最好品質的休閑食品,成為大家都喜歡的鋪子。
然后是通過創新提升附加值。
從2013年開始,東風公司就著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已實現自動泊車、智能輔助駕駛、自主式自動駕駛、網聯式自動駕駛等功能。今年4月18日,東風自動駕駛2.0樣車獲得由重慶市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管理聯席工作小組頒發的路測牌照。東風公司成為獲頒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首批車企之一,成為湖北省范圍內獲得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的首家整車廠商。5天后,東風品牌戰略發布,“百度DuerOS賦能的AI車機系統——東風風神WindLink3.0”、東風eπ新能源高性能轎跑概念車也同步推出,智慧東風為企業升級指明了方向。
為了最大程度保留散裝的風味、降低產品在散裝狀態下容易被二次污染的風險,周黑鴨研發并推出“氣調包裝”產品,掀起了熟鹵制品行業的“包裝革命”。2015年由周黑鴨參與制定的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熟鹵制品氣調包裝要求》發布實施,帶動了肉鴨養殖、鹵鴨加工行業規范和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不僅湖北,全國眾多熟鹵制品企業也紛紛采用氣調包裝,消費者從最初對氣調鎖鮮裝的不熟悉、不接受,到如今認準氣調鎖鮮裝才放心購買食用。
此外,周黑鴨推出了冬天也能吃的小龍蝦“聚一蝦”,并創新型研發蔬菜口味;打造會員體驗店,顧客可以坐在店里喝咖啡……不斷嘗試新玩法,希望營造不同的場景和調性,貼合不同人群的需求。
邁向百年老店的路該怎么走
今年3月12日,“知音號”與漢口二廠聯合召開發布會,讓1921年在武漢誕生的“和利”汽水重出江湖。這款檸檬海鹽味汽水,喚醒了老武漢心中的童年記憶,也讓眾多年輕人驚嘆:原來武漢人在將近一百年前就喝過汽水了!
一瓶小小的汽水,折射出人們對于百年老店的推崇。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武漢真正意義上的百年老店寥寥無幾。
杭州的馬云說過:“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要成為102年的企業。”武漢的周富裕也期望,周黑鴨做成百年老店、百年品牌。
改革開放四十年,在激蕩四十年里成長起來的“武漢制造”企業(品牌),距離百年老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漫長的路,怎樣才能走過?
中國改革開放的決心不會動搖,營商環境也會不斷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在排除外因干擾的前提下,堅守初心與堅持創新等量齊觀。
改革開放全面提速的1992年,《每周質量報告》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這個巧合似乎在提示:提速之時,莫忘提質。
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后的2016年,市政府印發的《武漢制造2025行動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創新為本,質量為先。
回望過去,盡管一路走來并不輕松,但周富裕很慶幸,自己和周黑鴨,還有千千萬萬的民營企業,都趕上了好時代。眺望未來,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搶抓發展機遇,仍是不二選擇。“人們對于美好生活還有很多向往,需要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來幫助他們實現。”他說。
四十年前,沒有人能預見到今天的美好,正如今天無法預知將來的可能。“武漢制造”只用繼續向前,因為——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本版撰文: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