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政府網消息】“在深圳創業,我最大的體會是主管部門從來不吃拿卡要,我們也不用找主管領導拉關系、走后門,只用一心一意抓生產、抓質量。”“一個有準備的創業者,如果想在短時間內把一個好點子變成現實,那就來深圳吧!”……在深圳采訪期間,記者感受最深的便是襄陽籍企業家對深圳營商環境的高度認可。
見聞:創業扶持力度大 法治環境良好
近年來,深圳不斷加大對創新創業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若干措施,形成了精準性、組合型的政策扶持體系。2018年1月,深圳印發《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推出20項改革措施共126個政策點,努力營造服務效率高、管理規范、市場具有活力的一流營商環境。
襄陽籍企業家、深圳灣科創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邱道勇告訴記者,深圳培育和聚集了8000余家創投機構,管理資本超過4000億元,是全國創投活躍的地區之一。在通信設備、計算機等制造業方面,深圳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在創新資源方面,深圳排名全國第一。2015年,深圳平均每萬人擁有全國73.73件新發明專利,遠高于北京的61.3件。
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深圳涌現出華為、中興、騰訊、大疆、比亞迪等知名企業,有近120萬家企業在深圳注冊,注冊資金總額近10萬億元,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居全國各大中城市之首。在深圳,平均每天有537家公司成立,每26個人開一家公司,每10人中就有1名創業者,是名副其實的“創業之都”。
襄陽籍企業家們表示,深圳吸引創業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一個表現良好的法治政府。
“從襄陽來深圳25年了,我從來沒有找深圳本地主管領導拉關系、走后門,企業依然辦得有聲有色。”深圳市襄陽商會執行會長兼深圳市棗陽商會會長、深圳市卓力達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連大學告訴記者,正是深圳開放、包容、公平的營商環境,讓他從家鄉小鎮上的鐵水搬運工成為國內高端精密蝕刻行業的領導者。
“在深圳,創業者處在相對自由的競爭環境中,歸屬感很強。”深圳市襄陽商會監事長、深圳市金頂寶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啟燕說。
深圳是一個把“鼓勵創新 寬容失敗”寫在大街上的城市。在這個城市,創業者們都在思考創新、在挑戰、在試錯、在不斷承擔失敗,并最終迎來成功。
聯想:優化環境步伐快 便民利企措施多
根據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高質量發展十大重點工程的實施意見》,我市把實施“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加快培育發展骨干企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升級增效等列入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數據顯示,目前我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08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96.4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2.05%。推動這些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打造出在行業具有代表性的“獨角獸”企業、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隱形冠軍企業,成為我市下一階段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截至目前,襄陽有瞪羚企業21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23家。
位于襄城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的湖北韻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府資助和風投公司支持下快速發展,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掌握了“復興號”座椅機電伺服系統核心技術,企業規模迅速壯大。2017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預計今年突破7000萬元,5年內有望過7億元。
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并拿出真金白銀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截至目前,全市認定科技企業孵化器19個、眾創空間17個,在孵企業1102家,2011年以來累計畢業企業309家。
為了更好地服務市場主體、促進創新創業,襄陽加大優化審批服務力度,積極推動便民利企。
2015年以來,襄陽減少各類申請材料112種,取消58項前置審批和中介服務事項,行政審批事項平均辦結時間由38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80%以上的審批事項實現當天交件、當天辦結;將投資審批項目前置審批要件從18個精簡為3個,將投資核準項目前置要件從16個精簡為2個,將投資備案前置要件從10個精簡為零;辦理建筑施工許可證,過去需要材料20項,按照法律法規,將白蟻預防工程合同、城市綠化工程設計方案審批、光纖入戶設計文件3項清理后,剩余17項。
此外,襄陽梳理“最多跑一次”目錄清單,切實推進“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今年5月,市行政審批局公布196項“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占實際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的83.76%。
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方面,襄陽完成7個行業部門97個行政許可事項通用服務指南線下編寫任務和23個部門313個網上許可事項通用服務指南編寫工作,并對7個行業部門新調整的行政許可事項通用服務指南進行編寫。同時,印制標準的紙質辦事指南,并提供網上查詢辦事指南服務,方便辦事群眾在網上下載表格和示范文本,實現辦事指南的標準化、便捷化、科學化,打造具有襄陽特色的簡明、高效政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