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百城見證:改革開放的力量 > 見證 > 襄陽 > 

要有一路創新的精神——向深圳對標學習系列報道之二

2018-11-21 10:39來源:襄陽政府網

【襄陽政府網消息】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地處改革開放最前沿,深圳創新的基因無處不在。

這基因為深圳發展注入不竭動力,讓其擁有獨特魅力和持續吸引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跡。

這基因是深圳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因”,也是讀懂其驚天巨變的時代“密碼”。它讓深圳勇立時代潮頭,逐浪于世界潮流之巔。

9月10日至9月13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襄(陽)深(圳)全媒體聯合行動”第二階段“向深圳對標學習”在深圳啟動,采訪組試圖去尋找深圳創新精神的源代碼。

見聞:創新來源于強大的學習力

歷史,給了深圳開放的海洋基因。這種原生的動能,召喚著一批批“闖深圳”的外鄉人。

改革開放,則讓深圳的海洋基因和今天的創新基因疊加共振,把開放文化、創新精神演繹到極致。

從“殺出一條血路”的雄渾號令,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殷殷囑托,這座年近不惑的城市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閃電走在雷鳴之前,謀定而后動。

“牢記使命、勇于擔當,進一步開動腦筋、解放思想,特別是要鼓勵廣大干部群眾大膽探索、勇于創新。”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方向篤定,精神綿延,境界宏闊。

前海稅收以年均170%的速度增長,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2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到深圳投資……創新的土地,孕育活力。

只要創新在路上,發展就不會停歇。

擁有超過2萬名研發人員,累計申請專利數超過2.2萬項……比亞迪已授權專利1.4萬項。

10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45%,持續研發投入占到營收的7%……在華為總裁任正非眼里,擁有超過1000項自有知識產權,這是握在手里的自信。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亦退。

想要在講效率的深圳站穩腳跟,就必須保持學習的激情、創新的動力。

9月9日,深圳市圖書館閱覽區座無虛席,旁邊休閑的沙發上也坐滿了讀者。“我每周末來讀書,都要搶位子。”襄陽籍企業家、深圳市金頂寶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啟燕說,早在打工之初,她把自己回家的路費都用來報各類培訓班,充實自己。如今,她仍保持著每周去圖書館的習慣。

投入幾十萬元,引入十多名研發人員,深圳市威譽特通訊設備有限公司接連攻克新能源汽車電池箱兩大技術難關,其沉水測試、氣密性測試100%過關,產品供不應求,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每年銷售額的5%都要投入到研發環節。”該公司董事長、襄陽籍企業家張國偉表示,踩準市場節奏去創新,才能生產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

2000年懷揣500元到深圳,2005年有了自己的智能產業公司……襄陽籍企業家、深圳市卓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聞權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學習中度過,近十年交的各類學費在200萬元以上。

9月11日,在他的辦公室里,記者看到滿滿一墻的專利證書,而他的公司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超過銷售額的10%。“不怕慢,只怕站!”接受采訪時,聞權隨手從包里拿出一本入門級《美聯英語》,書里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筆記。“因循守舊、不思學習與創新的企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必將被淘汰。”他感慨良多。

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總會忠實地記錄下奮斗者的足跡。

從試驗田到先行區,深圳在世界潮流中乘風破浪。

從跟隨者到引航者,襄陽籍企業家也將在深圳發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聯想:期待更多“襄陽智造”

如果說科技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則是核心引擎、第一動力。

1800多年前,諸葛亮隱居隆中,造出了木牛流馬。如今,在襄陽的城市血脈中,革故鼎新的創新活力奔涌不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四十二所為“天舟一號”量身定做的全套結構密封系統,為其奔赴太空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國首次向國外出口成套大型養路機械——湖北金鷹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4臺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出口馬來西亞……“襄陽智造”叫響全國,蜚聲海外。

8月17日,《人民日報》在評論版《聲音》專欄刊發了市委書記李樂成的文章《用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橋和船”》。

“敢為人先、創新突破,不要循規守舊、按部就班。”李樂成在文中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最怕的是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出臺“隆中人才支持計劃”升級版、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00多個、轉化省級重大科技成果341項……科技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30.07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22.32%。

科技創新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一批企業迅速成長為行業巨頭。

駱駝股份通過技術改造、技術開發、合資合作、兼并聯營等方式,蓄電池產品銷售到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

大力電工與武漢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開發的高壓同步變頻軟起動裝置,填補了中國4萬千瓦以上同步電機同步變頻軟起動的技術空白,成為國內高壓大型電動機進行軟起動時的首選品牌。

加強研發,把自主創新作為提升競爭力的秘訣。

未來科技(襄陽)有限公司將目光鎖定3D技術的應用,在襄陽設立生產研發總部,把小市場做成了大產業,訂單走出了國門。

一款釩電池儲能系統技術擁有專利16項,最長使用時間已經超過6年。大力電工襄陽股份有限公司的釩電池儲能系統技術水平位居全國前三。

11個國家級和4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以及80%以上企業自主建立的研發中心,構成了我市科技創新強大的研發平臺。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襄陽,不少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通過對細磨滾道進行精益改善,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將加工軸承外圈的單位時間由29秒減少到23秒。“別小看這6秒鐘,現在我們單位時間的產量已經由800件增加到1000件。”該公司精益管理處經理孫桂喜說,僅此一項,企業生產成本下降了20%,生產效率和效益卻大大提升。

去年,全市工業技改投資668.4億元,增長51.1%,高于工業投資增幅25.2個百分點。

不日新者必日退。

突破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形成新動力……

襄陽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鄭曉鵬]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日本a∨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网精品网站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日本一道久高清免费的视频 | 亚洲va久久久久综合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刚交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69影院 | 亚洲人成网站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