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煙臺旅游,“吃的是資源飯,打的是仙境牌。”古時的芝罘、蓬萊,是飄渺海上的“海市蜃樓、神仙居所”,是世人心中的“海上仙山、人間仙境”。從八仙過海到始皇東巡,從蘇東坡醉臥碑亭的暢意書寫到馮玉祥“海不揚波”的碑石銘刻,從長島億萬年的海蝕地貌到海上諸山之祖的昆崳莽莽……仙境海岸上的傳說和傳承相呼應、遺跡和故事相應和。
如今的煙臺旅游,“用仙境詮釋古往,用鮮美演繹今來。”仙境資源和人文傳承兩相融和、旅游行為和城市生活不分彼此,在綿延1000公里的東方葡萄酒海岸上,市民和游客共建共享新八仙生活的“仙話之奇、仙養之頤、仙居之幽、仙城之魅、仙食之粹、仙釀之醉、仙品之巧、仙游之樂”。
“煙臺,從旅游城市走向城市旅游。”四十載濃墨重彩,繪就了煙臺中心城區“三島一灣一山一古城”的山海畫廊,繪就了煙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海岸的東方畫卷,繪就了煙臺中國避暑旅游城市的生態畫本,成就了改革開放40年來煙臺五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時代書寫。
“仙境古往”走向“鮮美今來”
人間仙境蓬萊、海上仙山長島、天人合一昆崳、長生不老芝罘……煙臺從“仙境”中走來,走出全域旅游時代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新八仙生活,煙臺從一元化的觀光旅游,走向了多元化的旅游生活,通過探索全域旅游的發展路徑,滿足現代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千年積淀是煙臺的“仙境古往”,多元化城市的和合之美演繹了煙臺的“鮮美今來”,它是人文歷史傳承下“仙境”的風土積淀,它是自然發展呈現出“鮮美”的風物薈萃。
回首40年,旅游在煙臺不僅是“奢侈品”,更是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外事擔當”。
1979年8月3日,瑞典“林德布雷德”號,搭載110名美國乘客訪問煙臺,這是煙臺乃至山東省接待的第一艘國際游船,由此開啟了煙臺接待國際郵輪的歷史。到1988年底,煙臺先后接待美國、英國、瑞典、丹麥、希臘、日本等國128個航次的游船,到訪游客3.6萬多人次。伴隨著國際郵輪的接待,“翻譯導游”這一職業應運而生,1978年正式成立煙臺中國國際旅行社,煙臺擁有了一支專業做旅游、研究旅游的隊伍。
煙臺國旅總經理李軍介紹:“煙臺國際郵輪接待從線路設計到服務標準,從無到有日趨成熟。到煙臺毓璜頂公園俯瞰煙臺全景,到絨繡廠參觀煙臺工藝,到天后宮領略傳統建筑文化,到煙臺山看落日晚霞,還有獨具特色的‘家庭訪問’,備受外國游客青睞。1986年6月19日,法國‘海國明珠’號游船到訪煙臺,340名海外游客來到煙臺樗嵐村,同村民一起打魚、摘櫻桃,吃住在村民家中。”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煙臺港國際郵輪往來日益頻繁,外事接待也逐漸演變為旅游接待,煙臺把握了旅游初始期的“特殊領域”,為煙臺旅游產業發展贏得了國際市場的“高起點”。
古往今來,煙臺是世人向往的鮮活之城,天地循章、生機勃發。1000公里的黃金海岸上,鷗鳥翔集、花妍果香、品海吃鮮、民風淳淳,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譽,森林覆蓋率居山東省之首,自古為長壽養生之福地,如今是東方風情之海岸。煙臺在改革開放40年旅游產業進程的市場化深入階段,始終把握先機,實現了旅游作為人民生活中“必需品”的“高品質供給”。
自1998年始,煙臺市委、市政府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煙臺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等重要文件。到2008年底,煙臺共登記旅游開發項目74個,計劃總投資額364億元;在建旅游項目41個,總投資23.72億元;當年有9個縣(市、區)完成旅游投資超億元。長島國家海島生態旅游示范區項目、世茂五星級酒店項目、芝罘島生態旅游度假項目、寶龍濱海旅游項目、金山國際度假區項目等8個項目計劃投資過20億元。
1998年10月,煙臺市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行列。蓬萊、龍口、海陽、棲霞、萊州、招遠陸續被原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長島縣于2007年榮獲首批“中國旅游強縣”稱號。
煙臺旅游產業發展的進程,也是煙臺旅游企業成長的歷程。1985年煙臺僅有兩三家旅行社,到1993年發展到50多家,1997年增加至近100家,不僅建立起與全國各大地區的橫向聯系,并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1988年成立煙臺山公園管理處,煙臺山燈塔成為煙臺旅游的標志性建筑。1992年,張裕公司在公司舊址上建成中國第一家世界級葡萄酒專業博物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于2002年9月對外開放。1998年,蓬萊被評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6年12月,蓬萊閣成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1998年,龍口南山集團投資開發南山旅游景區一期工程——南山宗教文化園,于2000年4月對外開放。南山集團、張裕集團、蓬萊八仙過海旅游集團等10余家本土重量級企業先后投身到旅游產業的發展中來。
2002年,以道教文化為背景、以八仙文化為主題的蓬萊八仙過海景區開門納客,集團董事長李海鋒說:“我們的第一個‘十一’黃金周,在政府假日制度和游客消費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景區迎來了游客井噴的盛況,這讓我們看到了旅游作為新興產業的巨大市場,也給予了我們旅游從業人員前所未有的發展信心。開業當年,八仙過海景區游客接待量達到50萬人次,集團投身文旅產業首戰告捷。”
全域旅游護航“新八仙生活”
在旅游“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階段,煙臺舉全市之力圍繞建設宜業宜居宜游城市,聚力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全域旅游發展護航煙臺休閑慢游的“新八仙生活”。
全域布局、規劃引領,實現精品旅游的全域供給。《煙臺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確定了“兩核突破、一帶引領、一廊貫穿、五區聚集”的“2115”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打造主客共享、居游無界的煙臺城市旅游環境,出臺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游人才、旅游廁所、旅游商品5個“三年行動計劃”。線上,以“一部手機游煙臺”為引領,構建煙臺旅游大數據中心和信息服務、網絡營銷、行業監管“一個中心、三大平臺”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智慧支撐體系;線下,在中心城區新建成6處旅游咨詢集散中心并投入服務運營。積極參加2018“文明旅游為中國加分”百城聯動活動,從“我先行、大家行,到社會同行”,實現“行業先行、全城接力、全域聯動”,集城市之力,創樹仙境新風、點贊鮮美時刻。
在旅游品牌宣傳營銷上實現突破。圍繞“仙境海岸鮮美煙臺”,以全域旅游理念謀劃全域旅游營銷方面,從“對內發動和對外營銷”兩個方面入手,推出覆蓋全品牌體系、各旅游要素、全媒體渠道、各社會層面的14類重點活動,形成“社會關注的熱點、媒體聚焦的爆點、游客消費的賣點、城市旅游的亮點”。對內發動方面,從“認識煙臺、發現煙臺”入手,重點開展好“仙境海岸鮮美煙臺——我為鮮美家鄉喝彩”等六類活動;對外營銷方面,從“宣傳煙臺、營銷煙臺”展開,重點開展好“仙境海岸鮮美煙臺”2018國際海岸生活節、第二屆服務員節等八類活動,助力“仙境海岸鮮美煙臺”享譽四海。
“在鮮活的城市中生活,在仙境的故事里漫步”,煙臺是自然恩賜的美生之都,天地之道、生息萬物。4萬平方公里的陸海空間里,科技智造、藍海揚帆、創業創新、人才濟濟,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游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自然稟賦與現代科技“雙彩”繪就獨一無二的“鮮美煙臺”。
到仙境海岸煙臺,休閑、度假、仙居、吃海,聽神仙故事,過神閑日子。“八仙過海的傳承、鮮美城市的游歷”,在煙臺從參觀游覽到互動休閑、從海上逐鷗到織網捕魚、從行禪養生到心靈關照,由靜到動、亦靜亦動,煙臺新八仙生活引人神往。
煙臺,以仙為魂。從東方神話開始,煙臺一直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游歷者共有的故事,講述從古至今煙臺的“仙話之奇”;從始皇尋仙到如今仙境養生,從夏季的濱海避暑到冬季溫泉沐心,從春季時令鮮蔬到秋季養生五谷,仙境海岸的“仙養之頤”,有歷史記載可循、有百歲老人可探訪。
煙臺,以境為體。如果說神仙居所帶給人們的是無限的想象空間,那么現代的煙臺“仙居之幽”,則是煙臺兩個國家旅游度假區和8個省級旅游度假區、星羅棋布的鄉村旅游點精品民宿、綿延1000公里海岸線上的濱海度假酒店和精品漁家樂的多元呈現。煙臺是東方葡萄酒海岸的醞釀芬芳,是仙境海岸生活的炫彩體驗,是神話傳說和人文故事的交相輝映,是新八仙生活中“仙城之魅”的豐富體驗。
煙臺,以鮮為靈。神仙長壽的秘密、魯菜之鄉的美名,煙臺“仙食之粹”地域特產的鮮活體驗和生活狀態的民俗體驗,生猛海鮮的味蕾體驗,原湯原水的烹飪體驗,新鮮水果的采摘體驗,結合仙境海岸上的“仙釀之醉”,從八仙酒葫蘆里的瓊漿仙飲,到葡萄酒、冰酒、起泡酒、藍莓酒、櫻桃酒、生鮮啤酒,把酒臨風、妙趣橫生。如今,煙臺域內建成張裕、拉菲、文成酒堡等39個葡萄酒莊,擁有全國“30個最受關注的節慶活動”之一的煙臺國際葡萄酒博覽會……“醉美煙臺”早已聲名遠播。
煙臺,以美為形。從八仙的系列衍生品到非遺的傳承與創新,從豐美物產走向特色文創產品的發展之路,“仙品之巧”寄托了煙臺產品品牌的國際市場期待。如果說仙游是文化的傳播,是導游娓娓道來的人文典故,那么“仙游之樂”一定是活潑的、生動的,在蓬萊閣偶遇“八仙”,在煙臺山上著一襲旗袍穿行于開埠時期各國領事館的建筑群落間,從聽故事、講故事到發生自己的游歷故事,在“鮮美煙臺”釋放鮮活的自己……在煙臺,人們享有的新八仙生活展現著煙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的發展成果。
全域旅游的“藍海綻放”
煙臺,源起煙波浩渺的神仙幻境,展現潮汐澎湃的時代鮮美。“向海”是煙臺的歷史緣起,也是煙臺的未來導引。山東省海岸線長3024.4公里,其中煙臺市海岸線長1038公里,占全省海岸線總長的1/3多;全省海島589個,其中煙臺市海島230個,占全省的近2/5;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39萬平方公里,海、陸域面積比重達1.87:1,海洋是煙臺城市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未來的產業、未來的科技、未來的城市、未來的生活”,因海而興、向海而生,煙臺“鮮美”的城市未來必將與海洋潮汐“同頻共振”。
鮮活的煙臺,是多元化的城市,既有“原生態的海岸生活、海濱度假、海島閑居”,也有“仙境傳說的八仙再現、海上尋仙、海島仙居”。鮮活的煙臺,用一餐原味的海鮮飯、用一杯原釀的葡萄酒、用一簍原產的大櫻桃、用一碗原汁的海蜇湯,用日常而細致的“鮮活小生活”,讓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煙臺的“藍海小確幸”。
展望未來,“鮮美煙臺”的海岸生活,依托海岸線天然形成的蜿蜒曲線,實現海洋生態下的區域特色發展,加強自然與人文資源的融合碰撞,構建一條以休閑旅游為目標的多樣生態浪漫線和多樣生活體驗帶;以中心城區濱海生態景觀廊道為基地,打造城區向濱海滲透的山海城景觀休閑廊道,構建煙臺陸海聯動、海城聯動發展格局,構建人人向往的鮮美海岸生活。
鮮美的海濱度假,拓寬了煙臺旅游產業的發展領域,智造引領郵輪游艇、通用航空、房車露營、避暑療養等高科技新業態的發展,創新帶動自駕營地、海景仙居、海洋牧場等全生態新業態的發展,持續提升海洋旅游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實施“旅游+”戰略,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美食、會展、康養等領域的深入融合,豐富產品內涵,拓寬濱海休閑度假空間;抓品牌、做節慶、做事件,講好煙臺海洋故事,設計仙境旅游、開埠旅游、海島旅游、民俗旅游等文化旅游精品線路,以“仙境海岸”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為引領,推出一批叫得響的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向海”讓“仙境海岸鮮美煙臺”擁有世界眼光、國際視野和煙臺特色,讓煙臺跳出現有旅游資源價值的局限,著眼于未來將產生的藍海資源和巨大潛力;跳出單純發展旅游業的局限,著眼于經略海洋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跳出傳統旅游消費,著眼于探索行之有效的向海旅游發展創新模式。
煙臺充分利用旅游岸線,優化海上和海濱資源配置、合理開發海岸、海灘、海灣、海島旅游資源,以濱海旅游區、度假區、港口等為陸域依托,以濱海公路和海上旅游航線為紐帶,以煙臺城市海濱、縣域濱海城市組團、濱海旅游度假區為重點,加大開發力度,使濱海旅游產品與海上旅游產品互聯互動,打造互相依托、資源共享的海上旅游的產品體系。依托1000公里海岸線及72個近海島嶼,依托10個國家和省級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漁人碼頭、37度夢幻海、海洋極地世界等一批海洋度假旅游項目,配套金海灣、喜來登、南山皇冠假日等92家度假酒店,建設芝罘區煙臺郵輪港、太平灣游艇碼頭等十余處旅游碼頭,開通韓日郵輪游、市區濱海游、崆峒島環島游、蓬萊濱海游、長島環島游、長島萬鳥島海上游等15條海上旅游航線,培育煙臺國際帆船賽、“漁夫垂釣”海釣大賽等一批海上休閑運動賽事品牌,形成一批產品多元、特色突出、功能豐富的濱海海島休閑度假旅游拳頭產品,形成“仙境海岸”旅游品牌的有力支撐。
煙臺市旅游發展委主任張祖玲說:“煙臺正在實施旅游向海突破,統籌海上游、海岸游、海島游,構建陸海聯動、海城聯動的發展格局,它是煙臺全域旅游的最終著力點,也是煙臺全域旅游的藍海綻放。煙臺將著力推動蓬長旅游一體化發展,按照產品共融、市場共拓、交通聯動、環境共治的思路,打造全域旅游的區域典范;著力完善海上旅游產品體系,大力發展郵輪游艇、帆船帆板、低空飛行、海洋牧場等海洋新業態產品,提升海上旅游產品硬實力;著力打造濱海旅游大道,搶抓濱海路貫通機遇,推動新路段一步到位配建服務設施和指示標識,重點布局文創景觀,開通旅游巴士、設計自駕游主題產品線路,貫通煙臺全域旅游的濱海‘大動脈’,一路綠色掩映、海鳥啾鳴,旁有朝霞煊彩、落日熔金,繪就鮮美煙臺的藍海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