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聞網2018年11月28日訊 佛山日報記者賓水林 通訊員三宣、王智春報道:改革開放是富民之路。改革開放40年,三水人民生活躍進了新天地。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汽車保有量可以生動反映這種變化。改革開放初的1984年,三水汽車保有量僅為1400輛。昔日的稀罕物如今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2017年,該數據上升至15.55萬輛,三水居民戶均保有量1.21輛。
統計數據最有說服力。1978年,三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83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僅0.17億元。40年后,這兩個數據分別增長276倍和2360倍。1978年,三水城鎮職工年平均收入543元,農民僅148元,至201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增長62倍和166倍。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的40年,是三水傾力保障民生,讓廣大人民享受更多福祉的40年。一路風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邁進新時代,三水將繼續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
民生領域綜合改革 優質公共資源全民共享
2018年高考,三水區三所公辦高中上本科線人數1934人,比去年增加131人,連續5年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三水區教育綜合改革成效初顯。
教育是國之大計。從讓孩子有書讀到讀好書,三水一路改革一路前進。
面對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不充分,出路在何方?唯有改革!2016年9月8日,在教師節到來前夕,三水召開教育綜合改革動員大會,吹響改革號角。
按照教育改革的目標,到2020年,三水要建設13所在佛山市內有影響力的品牌學校,打造26所片區精品學校,同時整體提升其他公辦、民辦學校特色文化品位和辦學質量。屆時,全區80%以上的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廣東省現代化學校標準,中心城區學校達到100%,使三水優質教育覆蓋面大幅擴大,惠及更多市民。
改革不停步。不到一年,三水又吹響了衛生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集結號。“十三五”期間,全區將投入不少于55億元用于衛生與健康建設,旨在建立起以維護居民健康為中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機構,有效利用各級衛生服務資源,大幅度提升服務水平,“點、線、面、網”充分融合的區域大健康系統,打造滿足本區域需求并輻射粵西北的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高地。
衛生健康改革一年多,成效已顯現。在樂平生活的黃姨再也不用輾轉到西南看病了,在樂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她就可以享受到三水區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 在白坭鎮,三水中醫院的8名醫護人員也駐點在白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白坭群眾提供24小時的急夜診服務;珠江醫院將落戶三水新城;區公共衛生大樓投入使用……
此次教育綜合改革和衛生健康改革均為三水教育、醫療衛生領域發展史上最大手筆的一次改革。三水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發展邏輯,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優質資源全民共享,加快發展各項民生事業,提供公共服務水平,為群眾創造美好生活,建設美好生活區。
微實事立即辦 民生服務群眾立享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今年,三水實施打造“品質食品放心市場”工程,打造“放心農產品市場”和“放心食堂”,搭建“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其中對180家大型餐館和食堂增設了食品安全快檢點。“通過倒逼追查機制來強化市場主體責任?!眳^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多種措施并舉,就是為了讓廣大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打造“品質食品放心市場”工程是今年三水區“民生十件實事”之一。今年是這項民生工程實施的第12個年頭,120件“民生十件實事”早與60多萬三水群眾緊密相連。三水還轉變服務理念,區政府向廣大市民征集建議,市民通過發電子郵件或登錄網站,對“民生十件實事”進行“點菜”。
民生無小事,但很多民生訴求都是碎片化的。白坭鎮文山村就一直被自來水管的問題困擾。該村自來水管建于上世紀80年代,管道嚴重老化,導致經常堵塞、滲漏、水壓不穩?!八芤欢?,就要關一下總閘再打開,才能再次通水。”該村村民小組長周健洋說,重新打開總閘后,出來的水還是“一片銹紅”,必須得等一段時間才能飲用,很不方便,而且對身體有害。
幾年前文山村就想換掉水管,但往上報時,立項不達標,資金難落實,積累下來成了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坝行╉椖侩m符合立項條件,但審批環節多,解決周期長?!比畢^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2014年9月,三水在全市首創“民生微實事立辦制”改革:對于群眾關注度高、亟待解決,同時資金投入少于30萬元的項目,需要優化辦事流程,10個工作日內必須定案。同時,區、鎮兩級成立專門資金,用于民生微實事。
文山村管網改造工程搭上了民生微實事的班車。該改造項目預算23萬余元,獲得區民生微實事專項扶持資金16萬元支持,村民自籌資金7萬多元。今年10月8日,管網改造完成,該村村民終于喝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民生微實事立辦制”實施4年多以來,已經讓818個項目落地,專項資金投入近億元。這些微實事項目雖然工程量較少,但它們的陸續投用,讓三水數十萬群眾直接受益。
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為什么而出發。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三水始終堅持“重民生”的執政理念,寧可政府“勒褲帶”,也不能讓群眾“受委屈”。僅2017年,三水財政民生支出37.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2.6%。也正因為此,三水多年人民滿意政府指數排名全市第一。
探索無職黨員設崗定責 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
如何讓在基層如星星之火的黨員發揮作用?近年,三水區大膽創新,推動黨建工作重心下移,為農村多數普通黨員設崗定責,變“無為無崗”為“有為有責”,黨員人人有了“責任田”,激活黨員積極性,破解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黨員作用難以發揮等難題。
“謝謝你們!大巷面環境變好了,大家更安心!”近日,在三水區蘆苞鎮四合村黨群服務中心,村民蔡麗萍遇到了黨員謝聘強,為他最近推動實施的村面提升工程點贊。這一黨群服務中心由閑置多年的把崗小學改造而來,現成了群眾尋找幫助的一個集合點,群眾對應公開張貼的“四合村黨委設崗定責領崗黨員聯系服務卡”,即可從25名領崗黨員中找到可幫助自己的人。
三水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把“滿天星”聚成了“一團火”。至今,三水近1400名未在村“兩委”或村組中擔任職務的黨員領崗履職聚成“一團火”,為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農村黨員從“隱身”到亮身份,從無職到有為,每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把黨的旗幟在基層舉得更高、更穩。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改革開放40年,三水十分重視基層黨建。2004年,三水開展區、鎮、村“三級聯創”,成立全市首個農村黨員服務中心,將黨支部下移至村民小組。近年,三水區委工作重心下移,著力做強村組黨建,特別是村民小組一級的黨建,要求“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打通服務群眾的“腸梗阻”。兩年來,三水區村民小組黨支部數量由400多個增加到712個,單獨組建率提升到91%,黨的工作覆蓋達100%。三水在各村民小組開辟專門場所,統一建“紅色驛站”。
山以險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壯闊。
40年來,三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三水人民的生活告別了“票證時代”、走過了“溫飽階段”、迎來了“全面小康”,書寫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新時代奮進城市三水新征程,三水仍需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釋放更多改革紅利,共創美好生活。
三水改革開放40年民生發展紀事
11年堅持每年“民生十件實事”改善民生
2008年,“民生十件實事”首次走進三水民眾視野,十件與群眾關系重大的民生實事獲贊頗豐?!懊裆嵤隆鄙婕肮?、食品安全、醫療衛生、文化建設等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內容。多年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三水得以一脈相傳,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發展成果。
三水成為全國首個富裕型長壽之鄉
2008年4月,三水申報“中國長壽之鄉”,獲中國老年學學會專家組全票評審通過,三水成為全國第四個、廣東省首個“長壽之鄉”。2007年,三水有百歲老人87位,占戶籍人口的10萬分之22.4,超過我國和聯合國“長壽之鄉”規定的標準。當年,三水在全國率先探索老年津貼,為全區8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300元不等的高齡津貼。
胡小燕當選全國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
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成品車間原副主任、銷售主管胡小燕,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她1998年到三水打工,自強不息,踏實苦干,在農民工群體中脫穎而出,成長為企業一線管理人員。2008年她成為第一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農民工,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保障農民工權益等多項建議。
三水在全國首創“政銀?!鞭r業貸款
2009年,三水啟動“政銀?!鞭r業貸款,三水充分發揮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各自優勢,實施區級財政投入作為擔保資金、銀行機構提供低息貸款、保險公司提供貸款保證保險的合作農業貸款模式,貸款額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流向“三農”領域。目前累計共發放“政銀?!鞭r業合作貸款超過10億元。
“一門辦理 全城通辦”政務服務改革
2015年,該改革啟動,三水群眾不僅可以享受“一門式”服務,更可享受打破層級、地域限制的“通辦”便利,辦事如同銀行ATM機跨行、跨區域取錢般方便快捷。近兩年,三水開始“領跑”,在全省率先試點不動產登記60分鐘審批,在全市建立首個“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中介超市”。
三水在全省首創無職黨員設崗定責
2015年,三水在全省率先推行無職黨員定崗設責,按照“科學設崗、自愿領崗、公示明崗、培訓上崗、定期評崗”等步驟,三水區委為農村無職黨員進行制度設計,并設置了民意收集反饋、文明新風、村務監督、公益事業管護、環境衛生維護、留守兒童孤寡老人關愛等10類黨員服務崗位。農村黨員可一人認領多崗,也可一崗多人認領,確?!叭藣徬噙m、崗崗有人、亮崗明責”“一名黨員一面旗幟”。
啟動教育綜合改革,提升城市能級
2016年啟動該項改革,此次改革涵蓋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等全鏈條的改革方案,在辦學體制、教育布局規劃、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多管齊下,推進5大配套工程,實現三水教育均衡化發展基礎上的優質化、信息化與多樣化發展。
啟動衛生健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改革啟航。根據改革計劃,“十三五”期間,三水全區將投入不少于55億元用于衛生與健康建設,以“借景布局、服務別人、對標一流”為綱領,堅持“著眼長遠、科學布局、支撐產城;上聯下通、借智發展、優勢互補;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產服共進”的總體思路;以“衛生與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優化布局、完善體系、補齊短板、均衡發展、優勢突出”為實施路徑,努力創建“家服務、云管理”區域大健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