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深圳要聞>

開放永不止步——改革開放40年深圳發展啟示錄之二

條評論立即評論

開放永不止步——改革開放40年深圳發展啟示錄之二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從貧窮落后的邊陲農業縣,茁壯成長為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深圳的異軍突起昭告人們: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

相關鏈接

將改革進行到底——改革開放40年深圳發展啟示錄之一


深圳特區報2018年12月11日訊 放眼世界,2018年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回首往昔,40年改革開放的風云激蕩與輝煌成就,已啟示我們該堅定什么樣的信念,做出怎樣的選擇。

從貧窮落后的邊陲農業縣,茁壯成長為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深圳的異軍突起昭告人們: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

從封閉半封閉的積弱國度,快速發展成全方位開放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既發展了自己,又造福了世界。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國將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他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打開國門的第一把鑰匙

深圳是一個因開放而誕生的城市。

40年前,國家率先派出20多個高級代表團出訪,考察國外發展情況。巨大的反差,人民的期盼,促使中央毅然決定:實行對外開放,從國外引進技術和資本。交通部所屬招商局提出落地項目:在內地沿海建立一個出口加工基地,來利用國外資本、技術和原材料。

與此同時,廣東省委的領導們也在為解決逃港問題殫精竭慮。面對香港的繁榮,請示中央支持有條件的廣東先走一步。經濟發展了,逃到香港的人自然會回來。如何發展?劃出一些經濟區域,搞特殊政策,辦出口加工區。

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一致,促成了蛇口工業區、深圳等經濟特區的誕生,進而延伸出后來的沿海開放戰略和中國全境開放。

在美國歷史學教授莫里斯·邁斯納眼中,深圳是“打開中國國門的第一把鑰匙”。向外商投資全方位開放,不僅讓一個邊陲農業縣迅速變成現代經濟活動中心,而且成了全中國的“城市改革先鋒”。

開放就是改革,寓改革于開放之中。從打破“鐵飯碗”,到實行獎金制;從引進工程招標制度,到實施土地拍賣;從建立勞動保障制度,到推行勞動合同制;從推行企業股份制、集團化,到設立證券交易所、金融市場化;從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到恪守“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香港和國外的經驗,成了深圳改革的借鑒之鏡、創新之源。最終,深圳沖破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闖”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模式,成為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創舉之一。

改寫“開放”的世界規則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全方位開放迅猛發展,向深圳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區如何繼續“特”下去?深圳回答是進行更大規模的開放。以先進城市為坐標,以世界前沿為參照,更新產業結構,向高新技術領域挺進。

已經舉辦20屆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是深圳擴大開放的平臺之一,不僅打通國內外市場,而且實現了產學研的大跨界。華為把來自全球各地的客商一車一車地拉到深圳郊外的基地參觀洽談;資金緊缺的騰訊找到了企業壯大的風險投資;無數中小企業和新技術發明者得到亮相機會,拓展成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批接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企業家、科學家匯聚深圳,把最佳產品和新興產業推向國際市場,與世界頂級水平對標。

“三來一補”的世界工廠,迅速蝶變為高科技公司扎堆的創新之都。聯合國發布的《2016世界城市狀況報告》說,過去20年全球發展最快的十大城市,全在中國。深圳一馬當先,與傳統名城北京、上海、廣州并駕齊驅,引人注目且具有世界意義。

數據顯示,2017年深圳GDP為2.24萬億元人民幣,居全國前列;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10.04萬億元,僅次于北京;深圳在研發上的支出占GDP比重達4.35%,與走在世界前列的以色列、韓國相當;深圳企業擁有高質量的國際專利,占據中國專利總量的近一半,超過法國和英國兩個發達國家之和。

就連旅游,深圳也躋身世界前十。全球市場調研公司歐睿國際發布的2017年全球旅游城市100排行榜上,深圳位于第九,來訪者高達1260萬人次。“與排名第八的紐約一樣,開放的氛圍、活躍的商務、豐富的購物、多姿的公園,成為深圳吸引全球訪客的突出亮點。”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認為,全球4300個“經濟特區”,惟深圳經濟特區“最成功”。這座城市改寫了“開放”的世界規則,容納了整個世界。全球80多個國家的2萬家企業落戶深圳,投資總額近千億美元。很多跨國公司都在深圳開設了“觀察哨”,密切關注和接近“未來中國”發生的最新趨勢。

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在《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一書指點迷津。他說,深圳經濟特區不像其他國家的特區,那里只是簡單的工廠所在地,而深圳是更大的地理區域,有更廣泛的政治、文化、教育以及技術功能。這里旨在學習和錘煉新的思維方式,給中國人提供市場經濟經驗。

全域開放推動特區更特

開放帶來進步。開放程度越高,就越能聚人氣、集智識、出效益,就能讓特區更“特”。

愛爾蘭企業家林凱西(Liam Casey)沒有讀過關于中國的書,也不會說中文,卻在深圳創建了一家有5000名員工的公司,還在深圳華強北和舊金山建立起相互聯動的硬件“加速器”公司,已把60多家初創公司助推上市。他說,深圳的開放特色在于全域開放,而西方的開放是系統內開放,企業內人人可以共享資源和數據,但對外是相對封閉的。深圳的全域開放,是技術的、社會的、跨界的開放,“你到深圳只要帶著一個好想法,就能很快與各類人交流,很快能打出模型,快速地進行測試、制造,然后以比較好的價格投放市場”。

中國企業家有同樣的感受。柔宇科技有限公司的創辦者劉自鴻從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便到深圳創業。他說,即便在美國硅谷,也無法具備深圳開放的“制造商”生態系統。創建短短6年,柔宇科技已成為世界級的明星企業,向全球提供著世上最薄的可折疊全彩色觸摸顯示屏。

《日本經濟新聞》的評論員中山淳史實地探訪后,發現了深圳為何成全球創業家的青睞之地:全方位的開放,以及驚人效率。深圳存在一種“方案公司”的行業,對眾多生產電子零部件和電路板的工廠了如指掌。創業者提出要求,他們能快速實現資源整合與信息對接。即便創業者自身不擁有工廠或設計、研發部門,但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成品推向市場。

開放的營商環境,與深圳市以國際化眼光制定政策密切關聯。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向深圳學習》一書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恐怕是從民營企業家的視角來制定法律和政策,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不貼所有制的標簽。

深圳特區建立后不久,就制定了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保護外國公司利益所需的法律框架;后來出臺保障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多項政策和法規;最新推出的“營商環境改革20條”,不僅全方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稅費負擔,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還努力實現“企業辦事不出街、個人辦事不跑腿”,助推企業提高效率。

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也是深圳開放的標志。深圳市甘肅商會會長、勝宏科技董事長陳濤說,沒有一個地方比深圳更好辦事、更容易成事。“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是何等開放的襟懷!”

打造全面開放新高地

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視察第一站就來到廣東、來到深圳,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改革開放40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廣東、來到深圳,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市委書記王偉中說,深圳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以制度接軌促進開放,打造開放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全面開放高地。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正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注冊港企8938家,注冊資本9129億元,這里正成為港資、港企、港人尋求更廣闊發展空間的追夢之處。

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的重大合作平臺,促進港深及國際創新資源的有機對接。高規格的領導小組已經成立,“一心兩翼”的空間藍圖繪就,首個港方科研機構入駐,首家商貿科技合作基地成立,全面開放新高地的輪廓初顯。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圳正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太子灣郵輪母港的建立,拉開郵輪旅游產業新序幕;與46個城市開通國際航班,縮短與世界的距離;461家深圳企業和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建廠、承包項目;高交會、文博會、金博會、物博會等國際展會,使深圳成為互聯互通的立體化平臺。

投身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正攜手周邊城市共建大灣區核心引擎。加強在科技創新、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高等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合作,研究出臺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圳學習、就業和生活的政策措施,致力于打通珠三角9個城市和港澳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深圳為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盡心盡力。

美國《福布斯》雜志說,從深圳的開放熱潮中,你就知道舊金山灣區必須和深圳跨時空聯姻,共建“加中灣”(Calichina),才能組合出世界最強的高新技術家庭。

四十而不惑。

胸懷世界的深圳人,將以永不止步的開放姿態,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記者 陳冰)

[責任編輯:何暢]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小说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片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