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匠心營城!他用工筆勾勒出深圳“桃花源”,這個地方你去過嗎?
深廣電第一現場2018年12月16日訊 這個周末,深圳天氣還不錯大伙兒都去哪兒玩啦?說到周末度假,越來越多深圳人傾向于選擇與大自然親近的戶外運動,天然的古銀葉樹群落,一批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老宅,如同一幅山海中國畫使得大鵬的壩光銀葉樹濕地公園,成為了大伙們出游的新選擇。
老舊的門窗,斑駁的墻面、些許破落的瓦磚這些和諧靜默的存在……,正以自己的方式,講述著深圳這座城市過去的老時光!
而這個地方正是建筑設計師王劍用工筆描繪出的深圳“桃花源”。
(百業百姓:建筑設計工程師王劍的故事)
王劍,是深圳市建筑工務署設計管理中心的建筑設計師,同時也是壩光濕地公園設計提升工作的負責人。這一年來為了讓古宅的風貌做到修舊如舊,他花了不少心思。
濕地公園猶如大都市里的“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它有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樹齡最長的天然古銀葉樹群落。
橫臥在古宅門前人行道上的這一棵古樹,歷史已有上百年,住在這里的幾代葵涌人,見證了這棵老樹飽經風霜而屹立不倒的模樣。
古樹的存在似乎擋住了行人的去路
是否有必要保留呢?
作為設計師,又得尊重
原始建筑和樹木的關系
王劍和他的團隊會如何抉擇?
解決好看的設計與實際使用的矛盾,花最少的錢達成最好的效果,這就是王劍的工作內容之一。經過現場勘察、充分討論后,王劍和團隊決定通過對道路進行優化調整,讓人行道和古樹得以共存。
王劍和他的同事手中握著的
是一支公共建筑設計管理的畫筆
他們用心守護城市建筑的文化藝術價值
同時,也努力平衡著設計創意
與建設成本之間的關系!
這是未來要建設在龍華區的深圳美術館新館和深圳第二圖書館,使用定制的大規格石材來做幕墻會使成本升高,而這作為政府投資項目,成本是王劍和他的同事們必須控制住的。最終,他們選擇了蜂窩石材分段處理作為幕墻深化設計的方向。
今年,是王劍工作的第26個年頭,在工程設計管理中心的這個大集體中,他是資歷較深的建筑師。但這絲毫不影響他與年輕設計師們展開熱烈討論,相互碰撞,相互啟發。
截至2018年9月,王劍所屬的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一共負責了148個項目的設計管理工作,總建筑面積1400萬平方米,總投資達710億元。
記者:曾曉東、劉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