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今天是中國“改革開放”這個國家方略提出后的整整40年的紀念日。
40年前,如果說小崗村聯產承包制揭開了農村改革大幕,那么蛇口工業區的一系列創新之舉則揭開了城市改革大幕。隨后,中國展開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40年間就經歷了西方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數百年的劇變,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更迭變化沖擊和改變著每一位身處其中的組織及個體。
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敬意和感激,這是當下社會的共識。越是完整地經歷這40年進程的,對其中的變化感悟越深。當一些后來者認為,市場化和開放本就是常態時,先行者更加了解這一切如何難能可貴。以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而言,經歷40年相當于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經濟周期,這個周期長期來看一直是昂揚向上的,但其中也不乏波折,特別是對于各個行業或企業來說,仍然充滿生死更迭的變化概率。
存活近40年的企業,從改革開放后誕生的所有企業總數來看,概率并不太大,所幸中集集團是這樣一家幾乎伴隨著改革開放全程走來的企業,在中集所處的工業制造領域,它的發展或許能代表中國改革開放某一類企業的成長軌跡。
與改革開放40年同成長,中集最懂對這40年應致以怎樣深沉的敬意。沒有改革開放,根本不會有中集,生于斯,長于斯,騰飛于斯,讓我們看看,這40年到底給中集帶來了什么,中集又是如何順風飛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