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19年2月19日訊(記者 楊浩翰 潘潤華)今天就是元宵節了,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如果想知道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元宵節過節方式,2月19日到深圳博物館就對了。當天,第十一屆“歡樂鬧元宵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深圳博物館舉行,15個非遺節目和傳統的猜燈謎等活動輪番亮相,讓這個元宵顯得更加熱鬧。
活動現場的草編藝人正在編織各種工藝品,草編在中國分布很廣,主要產區有山東、浙江、廣東、河南等地,在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活動現場的剪紙藝人正在創作,剪紙藝術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列入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位表演紙馬舞的演員被現場民俗攤檔吸引,駐足觀看
現場的燈謎樹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猜燈謎
節目紙馬舞表演現場,一位正在表演的演員
紙馬舞節目《奔騰》,參演的孩子們穿著紙馬服裝進行表演
紙馬舞節目《奔騰》,參演的孩子們穿著紙馬服裝進行表演
紙馬舞節目《奔騰》
參演的孩子們穿著紙馬服裝進行表演
活動現場,內畫藝人正在展示其作品。內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工藝,現代內畫藝術源于京派,分為京、冀、魯、粵、秦五大流派,河北衡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內畫之鄉”。
風車攤檔前面,一位拿著撥浪鼓的小男孩駐足觀看節目
燈謎答題處,市民排起長龍進行答題
現場表演了川劇變臉,變臉藝人們除了在臺上表演,還走下舞臺與觀眾互動
川劇變臉
川劇變臉藝人們除了在臺上表演,還走下舞臺與觀眾互動
表演者李元慶表演鋸琴
李元慶現場教授觀眾如何鋸琴
現場節目《刀馬旦》,演員的特色服裝吸引了不少觀眾觀看拍照
剪影大師劉期培現場表演,不到一分鐘時間就剪出隨機挑選觀眾的剪影
現場還發放免費的干吃湯圓,吸引眾多市民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