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深圳新聞 > 圖片深圳 > 

為了藍天白云可持續發展 深圳做了這四件事

2019-02-25 18:31來源:深圳新聞網

深圳新聞網2月25日訊(記者 楊浩翰)每當你抬頭看見深圳的藍天白云,你知道這一抹藍白背后是深圳人怎樣的努力嗎?近日,記者從市科技創新委了解到,近年來,深圳政府強化生態理念引領、創新管理制度、將環保實績納入最大考核項、營造全民參與氛圍,這四件事讓深圳的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成為常態。

據悉,在強化生態理念引領方面,深圳制定了《深圳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落實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領域。深圳劃出了“生態紅線”,率先出臺《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將市域近一半土地劃定為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明確規定全市生態用地比例不低于50%。十幾年來,線內面積不減,空間格局不斷優化,生態質量逐步提升。

環保入法也是深圳一個很有力的措施,深圳先后頒布實施《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深圳經濟特區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等,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法制保障。


2018年9月28日,深圳燈光秀首秀,主題為和諧之境的燈光展示在市民面前 (圖/楊浩翰)


深圳是創新之都,在環保方面,創新管理制度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摸清生態“家底”,研究建立深圳市自然資源資產核算體系。

2015年以大鵬新區為試點,在全國率先啟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此后,在試點經驗基礎上,形成《深圳市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技術規范》,為深圳市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提供了科學標準。其中,大鵬新區率先構建首個灣區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比參照國內外生態文明先進的理論研究成果,篩選出七大類共計42項指標,為科學衡量生態文明建設質量、依法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決策提供新標準。

 

二是建立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預警的科學性。

目前,深圳已形成《深圳市典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現狀圖》等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適合深圳市不同類型、不同主體功能定位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為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建立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生態保護模式,奠定了基礎。

 

三是建立“城市GEP”與GD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機制。

GEP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縮寫,鹽田區率先創新開展“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體系”研究,在全國率先建立與GDP相對應的,既體現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又體現人類改善環境所做貢獻的城市GEP核算體系,共設計三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2個,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28個。通過測算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GEP的變化,及時了解和評估生態系統的發展狀況,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雙軌推動”示范機制。

 

四是通過率先試點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和碳排放權交易,以市場化、法治化途徑解決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問題,促使企業加強環境風險管理和節能減排。

 

五是建立生態貨幣補償制度。例如大鵬新區率先出臺《大鵬半島生態保護專項補助考核和實施細則》等規范性文件,既有利于保護生態,又提高原村民的生活水平,累計發放補助資金17.1億元,進一步增強大鵬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同時,不斷完善監督考核辦法,對生態保護不力以及不配合政府開展社會建設和管理的人員,停發或扣減其生態補償金。相關做法耶被全省推廣學習借鑒。

[責任編輯:何暢]

新聞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在线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 | 亚洲中文日韩国产一区 | 中文乱码字幕无线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