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點50分,福田法院立案庭晨會
深圳新聞網2019年3月5日訊(記者 張玲 通訊員 周丹)3月4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開展“今天我當班”體驗式采訪活動,來自深圳新聞網等16名媒體的記者、編輯和正能量大V親身參與立案、調解、執行工作,切身感受法院干警一天的日常,近距離了解最真實的法院。
早上8點50分,記者、編輯們和法院干警一樣,提早“到崗上班”,參加特色訴訟服務,成為“媒體調解員”,或與執行法官共同奔赴執行現場。
真正普及無紙化 智能化訴訟服務無處不在
“以前院里都是通過紙質表格完成簽卷,流程組辦公室的柜子總是被表格堆得滿滿的,文件查詢起來也十分費時,而且總擔心表格受損。”立案庭謝婷法官一邊用手機登錄“流碼”案件流轉系統小程序進行掃碼電子簽卷一邊介紹道,“現在,用手機掃一下這個二維碼就完成了簽收案卷,同時系統立即向當事人發送短信提醒,讓當事人也實時掌握案件流程。”“流碼”系統上線以來,節省了80%的簽卷時間,有效解決了手工字跡難辨識、信息查詢難、表格保管難等問題,還在法院與當事人之間搭起了智能化通信的橋梁。
智慧法院建設讓法院變得越來越高科技,這不僅是為了便利法官,最終是要讓老百姓得實惠、好辦事、減訴累。“流碼”系統擴展了案件節點信息短信自動通知和網上查詢功能,實現案件關鍵信息主動推送,背后蘊含的是司法便民、司法創新和司法自信,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辦案全程留痕公開透明,有效回應了群眾對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新需求、新期待。福田法院還推出自助立案、微信立案、在線繳費等“互聯網+”訴訟服務,都是在想法設法為群眾提供到法院辦事的智能新助手、省心好幫手。
科技正在滲透福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動公平正義加速實現,讓司法為民更好落到實處。
上午11點,記者現場旁聽了“巨鯨”智平臺在線開庭審理一宗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說是旁聽,在法院的法庭卻只看到法官、陪審員和書記員,原告被告去哪兒了?只見互聯網和金融審判庭郭衛法官視頻連線當事人,讓當事人安坐家里或辦公室,足不出戶就能憑借電腦和攝像頭參與庭審。這只“巨鯨”擁有在線批量立案、電子蓋章、電子送達、自動生成裁判文書等八大技能,讓類型化批量案件辦理周期從四個月縮短為兩個月。
下午15點,福田法院融平臺的在線司法確認系統又接到了新任務,它遠程連接到深圳市諧和醫患關系協調中心,熟練運用人臉認證、語音轉文字和文書電子蓋章,不到半小時就輔助訴調對接中心蔡奕惠法官在線高效完成了一宗司法確認,而在過去,完成這樣一宗司法確認,當事人得往返跑法院,費時費力。
執行利劍搭載信息科技更是力量倍增。法官們運用 “鷹眼”查控系統在線快速批量查詢被執行人不動產、機動車、銀行賬戶等五類財產信息,有了資產線索執行才能不跑空;淘寶一體化協助查詢平臺極大破解了執行找人難問題;E鍵送達平臺實現執行文書自動生成、自動蓋章、自動送達,效率大幅提高;還有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保全信息預警管理系統、執行案款利息計算器、釘釘智慧執行模塊,都各自在執行中發揮著強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