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燈的南沙大橋(施工方供圖)
多項“第一”樹立超級工程
一座橋承載著珠江兩岸幾代人民的夢想。
過去20年,虎門大橋是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唯一的一條高速公路通道。隨著珠三角經濟的飛速發展,曾經的大通道已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過江通道嚴重不足、水陸交通嚴重超負荷,成為制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廣東交通人勇挑重擔,決心建設通行能力更大更強的直接跨江通道——虎門二橋項目,以緩解珠江口東西兩岸交通環境困境。
超大型橋梁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經濟和技術實力的象征?;㈤T二橋項目主線均采用橋梁方式,設置跨江特大橋兩座?!耙饬x重要、規模宏大、技術復雜”是業內給予虎門二橋項目最顯著的標簽。
虎門二橋項目兩座超千米級特大跨度懸索橋同時建設屬世界首次,其中坭洲水道橋1688米,跨徑位居鋼箱梁懸索橋世界第一;90米錨碇地下連續墻基礎直徑為世界第一;49.7米鋼箱梁寬度為世界第一;260米主塔高度為國內懸索橋第一;散索鞍單件重達180噸,為國內最大鑄鋼件。鋼箱梁橋面環氧瀝青鋪裝,總面積達到13萬㎡,為世界最大規模應用;引橋采用預制拼裝節段箱梁,共3533榀,為廣東省第一次大規模采用節段預制拼裝法施工的橋梁。
“中國芯”彰顯中國“智造”力量
虎門二橋踐行著一份擔當。
主纜,被稱為懸索橋的生命線。此前,國內實橋應用的鋼絲強度最高僅為1770兆帕,發展停滯近十年時間?;㈤T二橋建設者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近三年的時間的探索與攻關,帶領參建單位,成功研制了國產1960兆帕鋼絲,并大規模應用于虎門二橋,虎門二橋技術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專家認為,該項技術促進了纜索橋梁技術進步和高端線材工業發展,極大提升了中國橋梁索股建造技術的國際競爭力。2018年,1960MPa懸索橋主纜索股技術研究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虎門二橋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周海濤表示,“1960MPa懸索橋主纜索股技術研究”實現了全產業鏈國產化、規?;圃?,項目成果廣泛應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增強了中國橋梁國際競爭力,為更大跨越能力的橋梁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施工期間,率先開發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特大橋梁第一代BIM建養一體化信息平臺”,結合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機器人等新技術,實現信息技術和工程建養技術的深度融合,讓工程建設“智慧工地”和鋼結構“智能制造”從構想變為現實。特大型橋梁工程BIM+應用技術研究獲“2017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