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深圳新聞 > 圖片深圳 > 

專訪|畫家笠夫:繪畫不是艱苦,是精神安慰劑

2019-04-26 14:52來源:深圳特區報

image.png

深圳特區報2019年4月26日訊 細膩的線條、精湛的技法、古意盎然的氣韻帶來高雅的藝術享受。“此心安處是吾鄉——笠夫國畫個展”將于4月30日—5月12日在深圳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展出畫家笠夫近兩三年的作品。近50幅的畫作,涵蓋了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扇面小品等。展覽亮點紛呈,印證了畫家的扎實功力和全面性,也多角度呈現了畫家本人的心路歷程。

image.png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子靜認為,笠夫的扇面和小品,多樣化的風格之下,傳承雖是主線,但氣韻和風貌已經打上了笠夫自己的烙印。“如借用王蒙筆法,又不是王蒙那種密不透風。他學其神韻,又帶有他本人特有的風格氣質,清新,靜雅。”

image.png

丹青筆墨寫華章

畫家笠夫生于書香家庭,幼承庭訓,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青少年時期受到著名鑒賞家楊仁愷先生的指點。十幾年前笠夫是深圳著名的電視人,留學日本,游學央美。后來轉行,專習繪畫。四年前,笠夫于聲名鵲起之際,開啟了藝術上的國際化之旅。

2015年,笠夫成為加拿大全國性的畫廊——維多利亞溫切斯特畫廊重點推介的東方藝術家。笠夫是其60余名全球藝術家中唯一的中國人。3年后,笠夫不僅得到了加拿大藝術界和媒體的認可,作品也被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的藏家廣泛收藏,奠定了笠夫作為國際性畫家的重要一步。

在2017年,憑借畫風的獨特與純粹,笠夫的3件作品進入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這場以紀念加拿大150周年國慶的大型畫展上,笠夫的兩幅青綠山水、一幅翎毛作品,吸引了大量的觀者,成為現場的亮點。現場的資深專家表示,笠夫的作品“山水間有大雅、不媚俗。”

如今,笠夫回到深圳,在這個與他結緣的城市舉行個展,也可以看作是對其藝術生涯的一次小結,一次匯報與一種眷戀。

作為一名媒體人,笠夫用12年完成跨界轉型,他用作品讓西方知道中國藝術的唐宋之美和高雅意境;與此同時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深圳人,25年前把老家當故鄉,如今人在海外,他的心靈故鄉卻成了追夢圓夢的大深圳。

image.png

氣韻生動具有獨特風貌

國畫大師李可染說“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就是說畫者一定要膽大,才畫得好畫;“所要者魂”指的是藝術作品要有精氣神。

含蓄的、寧靜的、淡遠的、淳厚的美……觀笠夫的畫能感受到一種獨有的精氣神貫穿其中。笠夫作品有著中國傳統畫的純正根脈,又具有鮮明的個性語言。正如關山月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張新英所評析,笠夫的作品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它給人以啟迪;廣州美術學院藝術系主任胡斌認為,笠夫打破了很多界限,重拾傳統,又不照搬傳統。

中國美術家學會理論委員會委員、華南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皮道堅在點評笠夫的作品時表示,在新水墨、當代藝術鋪天蓋地之際,笠夫卻獨辟蹊徑,勇于到中國傳統藝術中去尋找,去探索,這本身就需要一種自由之精神。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師承古人的過程里,笠夫是學其神,得其心。就像他的山水長卷,有倪瓚的風骨,黃公望的筆法,趙孟頫的氣息,加上自己的布局心思和色彩運用,從而在傳承中呈現笠夫獨有的風貌。這樣的點評再恰切不過。

image.png

臨摹古典大師是最高級的學習

相比過往,笠夫的大轉變是由最初的冷色調,到當前的寧靜唯美、唐宋畫風。這源于與西方繪畫的對話結果。在這場中西碰撞中,笠夫最終選擇了東方式的回歸:到古典與傳統中去,尋求藝術的真諦。

作為60后,笠夫屬于對中國文化感情深厚、又有全新理解的一代人。由于有機會接觸并深入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方的誤讀和偏見,激發了笠夫對祖國、對傳統文化的探究,最終使他回歸傳統,并由此找到了藝術的方向,心靈的歸處。

從傳統里尋找,臨摹是一種途徑。在他看來,臨摹古典大師是最高級的學習。每當看到古人優秀的東西,總是不斷被感動,見賢思齊,逐漸融進自己的骨子里。如倪云林的“潔癖”,是對世俗化的反省,對浮躁社會的冷觀。如趙孟頫的寄情于畫,對自己身世經歷的感慨,以致尋求繪畫的純粹與超然,他越來越偏愛“不食人間煙火”的畫風與生活。

繪畫對笠夫意味著什么?笠夫坦言,繪畫于我,是與古典大師對話的過程,也是心靈升華的過程。繪畫不是艱苦,是精神安慰劑。繪畫是讓我忘記痛苦的過程。

讀特記者 尹春芳 文/圖

[責任編輯:施冰冰]

新聞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色爱区综合激月婷婷视频 |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在线人成视频午夜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