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4月26日訊 深圳市政府日前正式印發了《深圳國家高新區擴區方案》,標志著被視為深圳創新驅動核心引擎的深圳國家高新區(以下簡稱“深圳高新區”)發展將進入一個新層級。
4月26日,記者從深府函〔2019〕123號文件中證實,此次實施擴區,旨在更好地發揮深圳高新區和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深圳自創區”)的創新示范和戰略引領作用,促進“雙區”聯動發展,形成優勢疊加效應,最大幅度提升改革效能,最大程度溢出創新紅利,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把高新區建設成為廣深港澳創新走廊的主要創新節點和產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基地。為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支撐。
高新區急需打破發展空間瓶頸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深圳高新區以占全市不到0.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約11%的 GDP,誕生了全市約14%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了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成為全國創新資源最為集聚、創新成果最為顯著、創新氛圍最為濃郁、創新環境最為優越的區域之一,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在寸土寸金的特區,深圳高新區也遭遇了發展空間不足的瓶頸。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深圳高新區需要通過擴大管理范圍來拓展發展空間,更好地復制管理模式,發揮品牌優勢,實現產業統籌布局,創新資源整合協同配置,把深圳高新區建設成為深圳自創區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區。此次擴容對于推動深圳高新區和深圳自創區聯動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創新引擎,繼續支撐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區兩核多園”新格局 總規劃面積達159.48平方公里
此次高新區擴區將對標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按照“一區兩核多園”的布局,復制推廣高新區管理模式、發揮品牌優勢,強化高新區管理體制,堅持全市一盤棋,統籌產業布局和科技創新資源,因園施策,高水準建設各具特色的高新園區,以高新區輻射、引領自創區,促進深圳高新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據了解,具體的擴區范圍劃定中,將科教資源集中的南山園區、高新技術產業未來發展核心的坪山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基礎雄厚的龍崗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配套完善且孵化載體較為集中的寶安園區和以改造更新提升產業能級的龍華園區等五個條件比較成熟的園區納入深圳高新區范圍,打造成為深圳自創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區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先導區,形成“一區兩核多園”的高新區發展布局(“一區”是深圳高新區,“兩核”是南山園區和坪山園區,“多園”是深圳高新區由多個園區組成)。五個新擴園區總規劃面積約147.96平方公里(其中深圳自創區范圍內面積約93.36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面積約39.65平方公里。加上深圳灣片區(原深圳高新區,規劃面積11.52平方公里),擴區后深圳高新區總規劃面積為159.48平方公里(其中深圳自創區范圍內面積104.88平方公里)。
遠期目標 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擴區方案還對高新區的建設設定了近期、中期、遠期三大發展目標。
其中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深圳高新區的管理體制機制順暢,發展空間得到大范圍拓展,科技創新能力、產業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持續提升,形成3到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在國家科技部的綜合排名穩固第二地位。
中期目標是到2025年,深圳高新區“一區兩核多園”的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各項經濟指標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培育和發展互聯網、生物醫藥及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形成5到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長一批國際領先的龍頭企業;高新區內 PCT專利申請量占全市70%以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60%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全市60%以上。深圳高新區的輻射帶動和創新引領作用全面發揮,成為全市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強大引擎,廣深港澳創新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遠期目標是到2035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產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基地,廣深港澳創新走廊的主要創新節點,深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和關鍵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的重要載體。
六大舉措確保高新區“既擴容更提質”
深圳市將重點實施六大舉措,切實解決深圳高新區當前發展遇到的問題,推動深圳高新區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引領深圳自創區的大跨越,充分發揮深圳高新區的核心作用。
措施一是建立完善深圳高新區發展規劃體系和政策體系,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市級高新區管理機構將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將對標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標準編制深圳高新區總體發展規劃及各專項規劃,考慮深圳高新區各片區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明確各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按照各有側重、錯位發展、良性互動的原則推動深圳高新區各園區協調發展,著力打造若干企業集聚、要素完善、協作緊密的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各園區獨具特色、專業突出、競爭能力強的產業分工與協作新布局,協調有序推動各園區大發展。制定和出臺深圳高新區創新扶持政策,圍繞科技創新以及產業發展需求,在創新型企業培育和扶持、人才吸引、科技金融創新、創新平臺建設、土地出讓及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設等方面研究制定一系列合金量高、操作性強的優惠政策,營造最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大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措施二是整合創新資源,實現各園區科技創新資源充分合理分配。深圳將整合市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創新資源,按照產業規劃布局向各園區有針對性地協同配置,充分發揮創新資源對各產業園區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在深圳高新區各園區優先布局大學、科技基礎設施、應用基礎研究機構、諾貝爾獎科學家領銜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深圳高新區集聚。
措施三是創新產業空間開發建設和管理政策,實現深圳高新區土地空間全生命周期監管。深圳將協同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建立健全創新土地、產業用房、老舊工業區改造等相關政策,破解產業空間對產業發展的制約。健全高新區各園區產業項目遴選、土地出讓、產業發展監管、土地使用權退出等管理機制,加強土地在使用期限內的全過程動態監管,提高土地等產業空間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深圳高新區將體現人文生態美麗
措施四是完善深圳高新區公共配套設施,提供高水準配套服務,建設宜居宜業與人文生態美麗的高新區。深圳將制定和實施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和園區環境提升計劃,以吸引人才為核心,加快完善各園區交通、教育、醫療、餐飲、商務、文體、安居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一批新一代智慧型、創新型、生態型科技新城,打造定位精準、產城融合、服務完善、產出高效的人文生態美麗高新區。
措施五是加大政府投資力度,調動社會多元資本,強力驅動高新區建設發展。深圳將編制各園區創新型產業用房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施計劃,制定深圳高新區投融資體系建設政策,充分利用政府財政資金,吸引社會多元投資,加快建設和完善各園區主導產業發展所需創新型產業用房以及各類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園區孵化器、加速器、創客空間、專業園等孵化載體的建設,強力支撐高新區加速發展。
措施六是建立深圳高新區考核評價體系,高效完成深圳高新區創新發展任務。各園區將會同市(區)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園區統計工作,按時向市級高新區管理機構報送園區發展情況。市級高新區管理機構應優化考核指標體系,設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深圳高新區考核評價指標,對在深圳高新區改革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引導督促深圳高新區各園區轉型升級,高效完成深圳高新區創新發展任務。(記者 王海榮)
【深圳高新區新擴園區概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