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深加工”:實現產業向高端升級
4月8日,位于福田中心區的著名地標建筑——“平安金融中心”獲得了世界高層建筑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正式授予的“世界最高辦公建筑”“中國華南地區最高建筑”“2019年最佳高層建筑杰出獎”三項認證。毫無疑問,“平安金融中心”正是福田億元樓的代表。但其實,在福田CBD走一走、逛一逛,隨便指一棟,基本上都是億元樓。
如果說土地是城市發展的原始資源,那么高層樓宇就是對土地進行“深加工”后的高級資源。“在福田,一棟樓一年的稅收,差不多相當于內地中等城市一年的總稅收?!备L镒鳛樯钲诘闹行某菂^,又是金融集聚區,這種情況并不罕見。
作為一種經濟形態,福田“樓宇經濟”的形成自有其根源。經過20余年的高速發展,福田原有區位優勢和勞動力比較優勢逐漸減弱,區域內土地資源高度緊缺、土地價格很高。這促使了福田經濟結構向金融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傾斜,進而突破土地有限、產業空間匱乏等發展瓶頸,促使單棟樓宇形成極大的經濟規模。
如今,走在深南大道,兩側高樓林立,中間的馬路井然有序,綠樹成蔭。在高端樓宇的“集聚”作用下,福田企業緊扣產業形態和價值鏈的高端,將企業決策、研發、營銷和結算等高端環節留在福田,實現單位產業空間面積的產出最大化。
事實上,在“樓宇經濟”形成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和樓宇三方已經構成了良性循環,共同促進福田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政府引導企業退劣進優、騰籠換鳥,實現產業升級,再輔以更新城市,為高端產業提供了本地化服務,高端樓宇內集聚起相當數量的低能耗、高產出、集約型的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綠色產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
另一方面,商業樓宇的產權所有方和物業管理方為保持樓宇空間的良好生態,對租戶的資質實行越來越嚴格的審查。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大量優質企業正在涌入福田中心區,為了向優質企業供應辦公用房,從去年起,部分億元樓宇業主主動清除不符合樓宇發展定位的企業,騰出空間為優質企業入駐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