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燜豬肉是大鵬人節日餐桌上常見的一道菜
深圳新聞網6月5日訊(記者 黎陽 李小輝 王宇琳)肉食者不鄙。大鵬人的餐桌上,從來都不能缺少以“肉”為主的佳肴。
當大江南北的人們還在為粽子是甜的還是咸的爭論時,大鵬人已經準備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獻上一桌“土味宴席”。除了雞、鴨、鵝,大鵬人最離不開的,就是豬肉。
黃燜豬肉的原材料包括五花肉、八角、料酒等
在北方地區,人們喜歡在享用一餐美食之后摸摸肚子說一聲:“扎實!”而處在南端的大鵬人,卻也對這種大快朵頤的“快感”頗為認同。大塊且肥瘦相連的黃燜豬肉便體現了大鵬人的豪邁。這道看起來“做工”略為粗獷的菜肴雖與南方細膩的烹飪手法大相徑庭,但在大鵬人看來,這不僅是吃一口就能“圈粉”的美味佳肴,也是承包了所有記憶的兒時味道。
歐石林在制作黃燜豬肉
食材對一道菜的重要性,只有用心做菜的人才最能體會。一大早,歐石林就來到市場上精心挑選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他說,如何將五花肉燒得既入味又肥而不膩,是一門學問。歐石林是來自惠州的客家人,但在大鵬生活已有十多年時間,如今,他在大鵬所城最為有名的“老字號”飯店鵬城飯館工作。據他介紹,廣東很多地方都有逢年過節吃黃燜豬肉的習慣,但大鵬的黃燜豬肉卻十分特別。除了對食材和用料十分考究外,大鵬人會在豬肉下面加上芋頭墊底,這樣芋頭就能吸收豬肉燜過后的鮮美的湯汁,如此一來既能吃到美味的豬肉,也能嘗到到軟糯入味的芋頭。
香芋的添加讓大鵬黃燜豬肉與“眾”不同
準備好五花肉和燜好的芋頭,五花八門的材料也準備輪番上場。歐石林將八角、料酒、醬油、鹽、姜蓉、蔥頭、蒜頭、南乳、片糖粒和花生油等細心地按比例分配在每個調料碟里,在他看來,一道好菜正是這些調料的“秀場”,但拿捏精準卻不是件易事。
黃燜豬肉色澤金黃,肥而不膩
準備工作就緒后,歐石林準備一展廚藝。首先,將五花肉過水,待約五成熟后撈出備用。倒入花生油熱鍋,隨后將蒜頭、蔥頭、姜蓉依次放入油中,并加入少許鹽調味,待炒至焦黃時放入片糖粒、八角以及醬油,炒約半分鐘后即可放入備用的五花肉,并不斷翻滾攪拌,確保醬汁覆蓋滿每一顆五花肉。如此循環約3分鐘,期間添加適量老抽、南乳,讓五花肉成色更加誘人。繼續翻滾約2分鐘后,添加適量鹽、糖,待收汁時,加適量水燜30分鐘左右。燜好后,將芋頭鋪在盤底,再用豬肉覆蓋,一盤有著大鵬“專屬味道”的黃燜豬肉就完成了。
做好的黃燜豬肉色澤金黃,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讓人不禁想起了蘇東坡的打油詩《豬肉頌》: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大鵬海膽粽口感軟糯、味道清香誘人
過端午節,必定要有粽子。你可能品嘗過北方原汁原味、純糯米做的“白粽子”,也可能鐘情于聞名天下的嘉興肉粽,但大鵬人的粽子卻最富有地方特色。在大鵬,人們喜歡用海膽做粽子餡料,并搭配五花肉、咸蛋黃、綠豆等材料,用本土生長的芒葉裹上,放到高壓煲煮大約1個小時左右,伴著海膽的鮮香,美味撲面而來。
大鵬將軍宴
端午佳節,大鵬人的餐桌上除了黃燜豬肉和海膽粽,將軍鴨、冬菇燜雞腳、豬紅湯、香煎雜魚、油豆腐炒大白菜、客家讓豆腐、炒番薯苗、木耳炒粉絲、白斬雞、客家炸豬肉、上湯煮豬皮等美食也頗具特色,而當地人也將這一桌豐盛的美食稱為“將軍宴”。據了解,將軍宴是大鵬所城獨有的大型傳統宴會,源于賴恩爵將軍,最初將軍逢年過節或打仗凱旋時,總是設宴款待歸來的將士和四方鄉鄰,共有12道當地家常菜。
大鵬海膽粽由海膽、五花肉、咸蛋黃等材料組成
在大鵬人眼中,端午節不僅只有家鄉美食,更多的是兒時的美好記憶。作為本地居民,歐耀明回憶起兒時端午節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靶r候過端午節,中午吃飯總吃得特別快,因為得趕著和小伙伴們去洗‘龍舟水’,走的時候還不忘帶上兩個咸鴨蛋,等洗完‘龍舟水’后補充能量!”(廣東一帶在端午節素有洗“龍舟水”的習俗,據說這一天戲水可以洗去晦氣,小孩洗“龍舟水”則不生痱子,不生瘡。)
端午節,大鵬人把美食擺上了餐桌,也把記憶擺回了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