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古玩珍寶”流落民間
如果被慧眼的人發現
那可是天大的驚喜
石巖的觀眾單先生給我們報料
說他手上有塊白色圓石頭
有人給他鑒定說是價值數百萬!
但單先生還是充滿疑惑
這石頭到底有什么稀奇之處?
十年前撿到超硬石頭
有拍賣公司號稱可賣300多萬
單先生說,這石頭是他2007年
在佛山一個水電工地干活時撿到的
記者看到這塊石頭上
有一些銹跡及顏料
也不透光
單先生說
白色石頭上得雜色
是他隨身攜帶時被染上的
而且這塊圓石異常堅硬
說完單先生就拿起錘子
對著圓石猛砸來試驗
單先生2007年底來深圳打工
當時深圳博物館有專家免費鑒寶活動
他也曾拿去給專家看鑒定過
當時的專家解釋稱
石頭屬于“歐泊石”
重380多克
價值300多萬!
簽約拍賣交保證金
一年賣不出扣1200
單先生說,2018年8月
他與“中安國際拍賣公司”簽訂
藝術品展覽及委托銷售合同
想賣掉手中這塊圓石
對方本來要收總價值的1%做保證金
也就是三萬多元
因為單先生做清潔工收入有限
最后該公司就只收了一萬元
合同約定一年內賣不出去的話
會扣1200元手續費
其余則退還單先生
如今一年時間快過去了
拍賣公司依然沒有下文
經手的經理也離職了
現在的聯系人只有微信沒有電話
單先生說如果能順利拿回剩余的8800
他也認了
“乾隆通寶”保底68萬?
事主擔心遭套路
無獨有偶
對自己手頭寶物好奇的
還有在龍崗務工的孟先生
他的寶貝是一枚“乾隆通寶”錢幣
是家里翻新老房子時撿到的
今年1月他上網搜索錢幣該怎么鑒定
隨后他就接到
龍華一家拍賣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
通過聯系后孟先生將錢幣帶給對方鑒定
當時對方就給出了68至88萬元的估價
孟先生說,完成簽約后至今5個月
拍賣公司的人一次也沒聯系他
而他自己看到有媒體報道
發現自己那枚“乾隆通寶”錢幣
其實可能根本不值錢
孟先生說,當時在這家拍賣公司
有兩撥專家看了他的錢幣都表示驚嘆
尋常的錢幣為何要說成是天價寶貝?
難道是這些鑒定人員看走眼了?
孟先生越想越不對勁
昨天他去到這家公司
要求拿回自己的錢幣并退保證金
卻碰了一鼻子灰
拍賣公司否認過高評估
負責人答應退回全部保證金
中午記者陪同孟先生
來到位于龍華清湖
某寫字樓內的這家拍賣公司
發現現場頗具規模
記者表明來意后
現場負責人的反應
與孟先生說的態度完全不同
這位負責人說
孟先生的合同不是他經手的
具體怎么評估他不知道
但他當場就可以全額退款
全額退是“特殊照顧”
退單通常要扣錢
在記者見證下
孟先生簽了解約文書
1萬元保證金也當場退到了他的銀行卡
是因為記者介入
孟先生退款得到“特事特辦”
但記者繼續追問
其他收藏者的寶貝
他們又會如何處理呢?
該鑒定公司負責人
說他們母公司在香港
龍華這個分部才開張一年多
這類解約退錢的單
約占總營業額的5%
通常都按合同扣除部分費用
像孟先生這樣能退全款
是因為“情況特殊”
古董拍賣詐騙套路深
藏友要提高防范意識
孟先生全額拿回自己所交的保證金
應該說是很幸運的
但有不少市民仍損失慘重
警方總結鑒寶套路:
套路一:拿什么來鑒定都說是珍品
首先在網上購買相關客戶信息,由掌握話術的業務員把客戶引來“鑒寶”,這個時候,無論藏友拿什么東西來鑒定,話術都是“真品、百年難得一遇、珍品……”,并且給出一個很高的估價,價格往往定在百萬以上。
套路二:超高估值為收推廣費鋪墊
因為苦于沒有渠道,不少事主拿著古董四處碰壁,而“詐騙公司”提供便利的服務,往往也會迷惑事主,當看到遠遠超過正規拍賣公司的高價后,很多民間藏友會更信賴這些“詐騙公司”。
警方提醒大家
古董拍賣詐騙套路深
廣大文玩收藏愛好者
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
一定要在正規平臺
進行文玩鑒定交易
有拍賣需求的
一定要留意合作模式、合同條款
避免上當受騙
而一旦上當受騙
無論被騙金額多大
都要及時報案
第一現場、壹深圳客戶端記者:潘華萍、林春
編輯:何嘉 審核:練志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