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輕的深圳也“老”了?8年后將進入老齡化社會
南方日報2019年7月2日訊 深圳有一半老年人處于空巢或留守狀態,特別是隨著低齡老年人逐步高齡化,需要長期照護的老年人比例將不斷攀升。據測算到2027年,深圳60歲以上戶籍人口將增加到65萬人左右,占總人口的10%左右,屆時將步入老齡化社會。
深圳常住老年人已逾70萬
近期,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推進特區養老立法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講座,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廖遠飛主講。
廖遠飛介紹,根據國際標準,老齡化社會是指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7%,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達到14%則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7.9%,預計202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2035年突破4億人,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截至2018年底,深圳共有戶籍老年人32萬,常住老年人73.04萬,實際服務管理老年人114萬。據預測,10年之后,戶籍老年人和常住老年人數量將分別達到70.91萬和131.1萬,老年人口呈現密度高、候鳥型、高齡化、空巢化的特征。
打造“1336”養老服務體系
廖遠飛介紹,為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我國養老服務舉辦主體需逐步從政府為主轉變為政府加大投入,民間資本、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競相發展的新格局;養老服務內容逐步從補缺型供養服務轉變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養老服務對象從特殊困難老年人轉向面對全體老年人。此外,老年人常見疾病基因診斷和篩查、養老用品研發和制造、智慧健康養老解決方案等產業和技術快速發展,培育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深圳已初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廖遠飛表示,目前,深圳有養老機構45家、日間照料中心89間、助餐服務點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面向所有老年人開放,重度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可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居家養老服務補助、就餐補貼和意外傷害及意外醫療保險項目,建立高齡老人津貼、“敬老優待”、老年人免費體檢等福利制度,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及健康指導。
不過,深圳養老服務也面臨著優質供給不足、空間保障不足、養老服務專業人員不足、法規政策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廖遠飛介紹,深圳將打造都市養老新模式,持續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1336”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全市統一的智慧化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配建和管理,支持建設家庭養老床位,建立社區高齡獨居老年人巡訪制度。此外,《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也正在制定中。 (記者 陳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