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邱曉潔 林媛媛 實習生 劉曉)2018年10月一天,救護車呼嘯著開進鹽田人民醫院,急救人員從車上抬下來一位心臟猝停的患者王某。原來,王某在家中被家屬發現心臟猝停,家屬第一時間呼叫了救護車,并同時在醫生的電話指導下進行緊急心臟按壓。急救醫生很快到達后,繼續為他做心肺復蘇。但患者到達鹽田區人民醫院時,仍處于昏迷狀態,診斷為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病情非常危重。
對心梗病人而言,贏得搶救時間,就意味著挽救生命。危急之下,鹽田人民醫院心內科程芳洲醫生及其團隊迅速為他進行了造影檢查,發現患者左主干血管慢性閉塞,唯一的供血血管右冠脈也幾近閉塞,他們立即為其開通了這根保命血管,讓患者轉危為安。
由于患者心跳停止時間較長,術后昏迷了三天,蘇醒后仍存在反應遲鈍,說話不完整等狀況,程芳洲團隊后續協助患者進行了康復訓練,并在一段時間后,又為患者開通了左主干血管。
現在,王某已經完全康復,不僅恢復了正常生活,甚至連登山、游泳這樣的日常運動也可以負荷了。
“時間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這是程芳洲醫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鹽田區人民醫院心內科負責人,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帶領科室團隊潛心鉆研,不斷進取,使得鹽田區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科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他的團隊也因此成為轄區百姓心中名副其實的“心之守護者”。
程芳洲醫生在工作中
從醫之路:“一不小心”就走了二十八年
談起從醫歷程,程芳洲表示當年學醫是一個“無心之選”,起初只是因為自己高考達到了分數線,又對醫學專業比較感興趣,就報了醫學院。而隨著對醫學專業的深入了解,他發現心血管這一學科非常吸引人,不僅需要“內外(科)兼修”,而且心血管類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診治工作需要爭分奪秒,非常具有挑戰性。
“學醫后,人們咨詢我最多的就是心血管問題,因為這個疾病發病率高、危險性高,死亡率也高,他們甚至連心電圖稍有異常都很擔心。”程醫生說,在他剛畢業時,一位患者的死亡給他以極大的震撼:她是一個才滿20歲的女孩,身患急性重癥心肌炎,合并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因當時技術水平有限而沒能搶救過來。這件事也讓他深深體會到先進技術對心血管疾病治療的重要性。程芳洲從此堅定不移走上了心血管的診療之路,并且一走就是二十八年。
二十八年里,程芳洲從一名普通的醫學生,逐漸成長為心內科疾病的專家。學醫的艱辛、從醫的壓力,有時候還得不到病人的理解和尊重,也曾讓他感到挫敗,甚至一度想放棄這個職業。但真正面對病人的時候,患者那種強烈的求生欲望總是讓他再次義無反顧地投入工作中。“病人讓我感覺到‘被需要’。他們對我們的信任和鼓勵,總能讓我堅持下去。而每當救活一條生命,那種成就感是無法比擬的,也會讓我覺得我的職業選擇是正確的。”
程芳洲醫生查看手術過程
結緣鹽田:讓居民看病不再“跨過山和大海”
鹽田區位于深圳東部,依山伴海,擁有良好的港口資源。然而,由于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鹽田區醫療基礎一直較為薄弱。當地居民甚至將鹽田人民醫院稱為“山邊醫院”,大病小病都是舍近求遠,到羅湖區、福田區甚至廣州求醫,從來不到鹽田醫院去。
為了改變現狀,使全區整體的醫療技術水平與轄區百姓的多樣化、多層次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相匹配,同時滿足老百姓就近治療重癥疾病的要求,鹽田區委區政府以“健康鹽田”為目標,推出了一系列民生政策,整合醫療資源,提升社康水平,打造特色重點科室。以此為契機,在科研、教學和工作等諸多方面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程芳洲,在2017年被作為重點人才引進了鹽田區人民醫院。
程芳洲回憶,剛來鹽田時,住院病人少,科室技術相對薄弱,老百姓對醫院信任度也很低。為盡快扭轉這一局面,程芳洲提出,要大力開展新技術,緊跟先進醫院步伐,心內科相關技術必須盡快發展起來,讓轄區的心血管病患不出鹽田也能接受最好的診療。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程芳洲帶領科室同仁一起拓展心內科新技術、新項目三十余項,現在,鹽田人民醫院已能常規開展心血管的幾乎所有介入手術。尤其是對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療的開展,極大地方便了轄區百姓,使眾多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生命得到了及時挽救。
2017年至今,在程芳洲帶領下,心內科共完成介入治療手術384例,搶救危重病人數百人次,危急重癥救治成功率大幅提高。心梗救治綠色通道的常年開通,使得鹽田人民醫院成為深圳市東部唯一心梗定點救治醫院,醫院的胸痛中心也通過了國家級認證。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鹽田人的各種“心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充分的救治,再也不用“跨過山和大海”去求醫了。
“鹽田給我的印象非常好,有山有海環境清新,醫院病房配套康復健教等對病人的療養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程芳洲認為,鹽田的百姓很淳樸,政府部門的人很和善、辦事務實,對醫生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氛圍。“我也希望能夠切實地為鹽田做一些事情。”
程芳洲醫生接受記者采訪
精誠從業:兩年沒有一起醫患糾紛
“心血管疾病只有治療是遠遠不夠的。”程芳洲告訴記者,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帶來的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猝死的發生率、死亡率也逐漸增加。他表示,胸痛的病因很復雜,有些病人的疼痛很典型,很容易察覺并迅速來就診,這些病人可以得到救治;但仍然存在很多慢性心血管病患者,他們是疾病發作的潛在人群,已經救治過來的患者,也有再發疾病的可能。所以程芳洲開始將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康復作為新的突破口。
每次查房,程芳洲都會詳細為病人和家屬答疑解惑,強調患者管理自己生活習慣的重要性。為了持續關注病人、方便互動,他還建立了重癥病人微信群,時常在微信中推送健康教育知識,分享實際病例,讓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發展動態有更深刻的認知。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醫患間的溝通,也讓心內科獲得更多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此外,他還在不同場合開展宣教工作,每周定期在科室舉辦患者健康教育講座,每月去社康社區開展患者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各種途徑普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識,提高居民群眾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視。
為了盡可能地縮短危重病人的救治時間,程芳洲牽頭組建了包括大鵬新區葵涌醫院、南澳醫院等周邊醫院急診科醫生及各大社康醫生在內的胸痛微信群,一旦值班醫生遇到胸痛病人束手無措的情況,就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心血管專科醫生的指導,對胸痛患者進行及時的診斷、救治和轉診,使急性胸痛患者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的關鍵性治療。這一區域協同救治體系不僅將心內科知識傳播給更多同行,也最大限度縮短了救治時間,提升分級診療的效果。
在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今天,程芳洲的科室成立兩年來卻沒有遇過一起醫患糾紛。“因為醫學的不確定性、病情的復雜性,沒有哪個醫生能百分百保證一定能把病人的病治好。所幸大部分病患和家屬都非常信任我們,碰到不太信任提出轉院要求的病患,我們也是盡可能拿救治經驗和專業知識說服他們,避免他們在轉診途中使病情加重。我們醫生的心情和家屬是一樣的,甚至更為迫切地希望病患能夠被治好。”
鹽田人民醫院
不忘初心:讓更多患者擺脫“心病”
數據顯示,從2017年成立胸痛中心到現在,鹽田人民醫院的急診治療數呈明顯增長趨勢。2017年PCI手術76例(其中急診PCI術35例),2018年PCI手術141例(其中急診PCI術77例)。PCI手術同比增長85.5%,急診PCI術同比增長120%。今年上半年PCI手術136例(其中急診PCI術72例),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由于救治效果顯著,鹽田區人民醫院心內科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患者、家屬的信任,除了深圳區域內的患者前來問診,不少外地病人也慕名而來。
70多歲的劉水昌老人是廣東梅州人,因上腹劇烈疼痛,在當地求醫無果,經朋友介紹,來到鹽田區人民醫院心內科,當即被診斷為急性心梗。經過兩次手術介入治療,目前,老人已處于康復階段。講起這段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經歷,劉水昌老人都熱淚盈眶,言語中充滿感激之情。
像這樣在程芳洲妙手仁心下得到救治的病例數不勝數。2017年3月底,一位二十歲的年輕男性患者,因暈厥一小時急送區人民醫院,心電圖提示三度房室阻滯,最低心率30余次,化驗檢查提示心肌損傷嚴重,心衰癥狀明顯,聯系其發病前的感冒病史,診斷為重癥心肌炎。程芳洲立即為患者植入臨時起搏器,維持患者的心跳,并轉入重癥監護病房進行密切觀察和治療。經過二十余天的精心治療,小伙子最終順利出院。
“醫生是個很崇高的職業,每一場生死搏斗之后,病人能轉危為安,都讓我感到非常滿足。”回顧自己的從醫之路,程芳洲也對有志從醫的學子提出了建議:“學醫注定要走上一條極為辛苦的道路,但國家實施了‘三年規培’政策,對醫學生給予一定的補助,這在很大程度上維持穩定了醫學生的心緒,解除了經濟壓力的后顧之憂。而深圳還有引進人才計劃,鹽田區對醫療衛生人才也極為重視,積極引進醫療衛生人才骨干,醫院也會定期選派醫護人員外出進修、學習深造。從長遠角度來看,醫生是一個趨于穩定、前景無限的職業。希望熱愛醫學的人可以耐得住學醫的漫長歲月,學有所成,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