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夏季“自然課堂”為守護藍色海洋“開講”
深圳新聞網7月16日訊(記者 凌安兒)7月15日,2019年大鵬夏季“自然課堂”為守護藍色海洋“開講”,40名愛海少年變身小小“海洋工程師”、沙灘垃圾記錄員和海洋生物觀察員,完成一次知海、親海的研學之旅。
2019美麗大鵬四季“自然課堂”活動由大鵬新區綜合辦(文明辦)主辦,系大鵬特色公眾自然教育行動之一,旨在提升了市民生態文明素養,展示美麗大鵬生態文化的培育成果,為深圳創建自然教育之城作出大鵬探索。
愛海少年們觀察海洋生態模擬缸
較場尾、金沙灣等海水水質“很好”
海洋中的“活化石”鸚鵡螺、瀕危保護的綠海龜標本,共生的小丑魚和海葵……活動走進科芙海洋研學吧,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大家走近各類海洋生物標本和海馬、珊瑚和紅樹等三類海洋生態模擬缸,通過觀察和記錄,認識海草床、珊瑚礁和紅樹林等三大海洋生態系統,并觀看《守護南海珊瑚林》《藍色星球》等紀錄片,共同探討人類要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做什么……
課堂上,大家還變身小小“海洋工程師”,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溫度計、鹽度計、PH測試紙和氨氮測試盒等工具,分組對較場尾、金沙灣、水頭及人工海水進行了水質檢測。
為了能讓大家更準確地進行實驗,科芙海洋研學吧的老師一大早到了較場尾、金沙灣和水頭取來了水樣。經過各組同學的努力,一份“檢測結果”出來了:較場尾等3個取樣點的海水PH值均為8;氨氮值均為0.10毫克/升。而人工海水水質可根據需要,進行人工調制。
據了解,國家一類海水水質的無機氮標準值是小于0.2毫克/升。科芙海洋研學吧的許昌友老師表示,從氨氮值均為0.10毫克/升的結果看來,這三個取樣點的海水水質是很好的。
給“樣方”里的垃圾“稱重”
實地監測海洋垃圾
活動還參與了深圳海岸線監測公民科學家項目,在較場尾一處海灘展開海岸垃圾監測。
深圳海岸線監測公民科學家項目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學院和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共同發起,項目以深圳260公里海岸線為基礎,分析不同的海岸線存在的垃圾情況、估測深圳海岸線垃圾的數量、種類、分布情況以及來源。
海洋垃圾有哪些分類?怎樣危及魚和鳥類的生存?我們能為改變現狀做什么……下午,經過了有關海洋垃圾的知識培訓之后,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海灘上“標”出一個監測“田”字格“樣方”,進行實地垃圾調查。
大家分為4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名沙灘垃圾“樣方”記錄員和海洋生物監測員,在炎陽和高溫的“烘烤”下,戴上手套分頭行動了起來……很快,每一組的垃圾袋堆滿了塑料瓶、漁網……第三組的楊駿龍、曾曉聞和曾曉棋3名同學“掘地三尺”,合力將一個埋在沙子底下的塑料麻袋“揪”出來!在記錄結果分享中,第三組的利子楠同學分享了他們的“意外”發現:為什么“樣方”里發現了23只死螃蟹?并請教了正在附近的漁民。原來,這是一些漁民丟棄的死螃蟹。為此,大家還展開了“螃蟹為什么會死”的討論……而各小組的海洋生物觀察員則分享了他們發現的蜂巢珊瑚、十字牡丹珊瑚和各類海螺等潮間帶生物……
這是一次科學的“凈灘”行動,最后,大家給“樣方”里的垃圾“稱重”。因為這些海洋垃圾已受到了污染,無法通過分類進行回收,只能帶回垃圾站進行處理……
有意義的暑期社會實踐
愛學習,不怕曬,會思考,這樣的愛海少年當然為他們點贊。最后,活動主辦方給這群最美少年公頒發了社會實踐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