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的身心健康當然需要重視,維護子女權益也沒有錯,但師道尊嚴卻也不能輕易損毀,家長動輒“撕破臉皮”最終帶來的只會是“雙輸”。
7月15日,和家人失聯多日的安徽銅陵市陳瑤湖中心學校教師周安員,被確認已經離世。從監控視頻看,周安員是投江自殺。
擊垮周安員的究竟是“最后一根稻草”還是“一記重擊”,是個人心理因素多一些還是外力作用多一些,需要時間給出答案。由于當事人的猝然離去以及生前透露信息的稀缺,有些問題也可能永遠找不到答案,比如,周安員生前在6月與學生家長發生兩次沖突的具體情形。
在親人口中,周安員6月11日用尺子打了調皮學生一下、在其身上留下紅印,第二天被學生家屬扇耳光。有關報道透露,6月19日,周安員在將一名和同班女生發生矛盾的男生按回座位過程中致使男生脖頸留下大拇指手印,由此和男生家屬發生沖突。至于第二起沖突最終有沒有以雙方同意的方式化解,則有不同版本的說法;按照有關方面通報,最終周安員向男生家屬支付了檢查費用930元。
斯人已去,細節難考,調查尚在進行。但不管怎么說,周安員生前和學生家屬發生的沖突,是誰都不希望看到的。如今,盡管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越來越高,“博士教小學”已經不再是新聞,教育理念也越來越先進,但師生關系卻沒有同步變得更好。
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師生之間地位相對穩固,尊師重教和關愛學生找到了平衡的藝術。從孔子的“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往下,直到西南聯大的師生團結友愛、共克時艱,再到葉圣陶“愛的教育”,師道尊嚴和學生尊嚴都是共生相融。今天,各地當然也有許多“捧著一顆心來”的良師,但動搖師道尊嚴同時也有損學生形象的事卻發生得更為頻繁,師生沖突不時見諸媒體。
問題的產生必然是多因一果,但最重要的原因少不了教師懲戒權的缺位、過于擴張的權益觀以及學校主導權的缺失。
推崇“賞識教育”本是好事,但懲戒權的缺失卻讓教師經常處于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教師因為嚴厲批評學生而引發家長不滿的事也時有發生。如果教師的合理懲戒權不能得到明確,就容易受到家長對其細行的檢視。而一旦教師有了懲戒權“撐腰”,即便稍微過度使用,一般來說也不致引發尖銳的沖突。
對有的家長來說,過于擴張的權益觀也不是好事。如今,家長因為子女成績被老師當眾公布而到學校“討說法”的事情不少,的確是因為教師一方違規在先,但有的家長有事則鬧、不依不饒的做法令人不敢恭維。子女的身心健康當然需要重視,維護子女權益也沒有錯,但師道尊嚴卻也不能輕易損毀,家長動輒“撕破臉皮”最終帶來的只會是“雙輸”。無論家長在社會中擔任什么“長”,在子女的老師面前還是有必要保持一份應有的恭敬。
在師生沖突發生之初,如果校方能夠及時介入,起到主導作用,那么就能避免沖突升級。去年6月24日,山西省太原市一所中學一名學生因在課堂上玩手機而被班主任暫扣手機后,學生當晚在家中跳樓身亡。班主任嚇得躲了起來,該校校長給這名班主任寫公開信,稱其管教行為合規合矩,并稱“手機該沒收還得沒收,學生該管還得管”。在解決師生沖突過程中,校方明顯處于主導地位。只要校方拿出擔當和明確態度,以及有力的解決辦法——不管是為教師撐腰還是將個別“害群之馬”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就能推動沖突化解,撥正跑偏的師生關系。
周安員之死,促使人們反思和校正師生關系。只有師生關系進一步得到改善,“園丁”和“花朵”才能互相關愛、互相成就,家長和老師才能在教育下一代的路上更好地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