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有我
視頻警察大隊視頻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團隊,現有成員9人,分別是何宇、蘇曉峰、王震宇、官磊、王星、蔡云飛、李冬、周立、唐金玉。正如其名,該團隊主要負責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視頻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具體包括全區視頻探頭的建設安裝、系統的維護和公安網絡安全的運維,以及為案件提供視頻支撐。
該團隊雖然只有9名成員,但負責的工作可不少,而且分工明確。
組長何宇,男,39歲,2004年入警。現任視頻警察大隊三級警員。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評優秀公務員3次,榮獲銀質功勛獎章2次、銅質功勛獎章2次、市局嘉獎4次。何宇從2007年起就在視頻警察大隊的前身“科技科”工作,是視頻警察大隊中的老民警。他主要負責福田公安的網絡安全,包括建設、維護、運營。可以說,他是福田公安網絡的“工程師”。
組員李冬,男,38歲,2004年入警,2009年開始從事視頻研判工作。他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獲評優秀公務員1次,榮獲銀質功勛獎章1次、銅質2次、市公安局嘉獎8次。從警15年間,李冬通過卓越的視頻偵查手段,多次通過串并案分析,為偵破重案要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一度成為破案的關鍵力量,被譽為“鷹眼”。
組員蘇曉峰、王震宇負責應用系統建設,不久前分局推出的“水圍模式”視頻門禁系統就是他們的杰作;官磊、王星負責視頻監控項目的建設和維護;周立和李冬一起負責破案的視頻研判支撐。
精彩瞬間
“報告!某某路段的攝像頭被大樹枝砸壞了……”
“官磊,你去維修!”
“王星,你到這個點位去看看!”
一場臺風過后,全市不少電子探頭都受到了影響,有的被倒下的樹枝損壞,有的受雷電影響無法正常工作。此時,福田分局的視頻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團隊必須全員上陣,全力搶修維護。“這些探頭都是打擊犯罪、維護轄區治安的有力支撐,我們必須第一時間修好!”何宇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職責使命!
在何宇他們看來,科技興警的一個重要支撐,就是要有愈加完善的視頻監控系統,而城中村一直以來都是視頻監控的盲區。為此,早在2017年,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團隊就開始大力推進視頻探頭“二三類點”項目,在整個福田區的老舊小區、城中村加裝探頭。
事實上,新增一個探頭并非只是簡單地安裝一個攝像機,而需要該團隊周密的規劃:實地考察地形、視野和角度,實施安裝,并與相關職能部門聯網,共享視頻數據……這樣,一個探頭才算是建設成功。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至今福田區已新增了二三類探頭6000個,覆蓋了絕大多數的城中村、老舊小區。
2018年,福田區開展的“雪亮工程”把原來的4000個探頭全部更新成高清探頭。此外,還新增了2000部人臉識別探頭。如今,福田區的探頭數量已達13000多個,視頻監控系統越來越完善,覆蓋率越來越高,監控死角越來越少;破案率越來越高,發案率越來越低。這些背后凝聚著的是視頻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團隊的心血和汗水。
從標清到高清,從成千到上萬,從量變到質變……監控系統的不斷完善,其背后是福田警方對轄區安全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是對科技興警的持續追求和堅定落實。
除了監控系統的完善,團隊還有一項重要任務——為破案提供視頻研判支撐。李冬和周立就是這方面的負責民警。“視頻是跟著案件走的,一有需要,我們隨叫隨到!”李冬和周立二人一直都是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切入戰斗。
7月的一天晚上,11點多,某公園內發生一起女事主被搶手機的案件。接到偵查任務后,李冬連夜趕往單位開展視頻偵查工作,對著電腦一忙就忙到天亮。功夫不負有心人,結合事主描述的特征,在克服公園內夜間漆黑的環境、復雜的通道等多種不利因素后,經過8小時的視頻追蹤,李冬成功鎖定一名嫌疑人,并找到其居住地址,與專案組戰友一道將嫌疑人抓獲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