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父母夜宿“垃圾房”!網友們在評論區掐起來了!
深廣電第一現場2019年7月26日訊 昨天,《第一現場》欄目報道了居住在龍華區翠嶺華庭的一對老夫妻,因為和家里的子女有矛盾,每天只能睡在小區樓下的架空層,而這里正是清潔工的“垃圾房”。
昨天下午,街道辦和社區工作站已經介入,那么這對老夫妻現在的情況如何,這一家人的矛盾是否解決了呢?
架空層“小屋”被清空
謝伯昨晚住兒子家
今天,記者再次來到昨天架空層里的小屋,現在小屋里面已經被基本清空,只留下了一把凳子和一些廢紙殼。
據社區工作站介紹,老夫妻本來昨天下午就已經和兒子協商完畢,準備第二天就回湖南老家。謝伯昨天晚上睡回了兒子家,而謝伯妻子則睡在了小區的監控室。
昨天協商之后改變主意
老夫妻想要留深打工
根據昨天的協商結果,今天謝伯和妻子應該已經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車。今天記者見到謝伯的時候,他從銀行查詢了工資,又改變主意了,謝伯準備在其他地方租房。這又是為什么呢?
謝伯告訴記者,因為老家的房子需要用錢,他們夫妻倆還是想留在深圳打工,而他在小區做了4個月綠化工作,卻只查到兩個月的工資,所以想留下來解決工資問題。
對于工資的問題,管理處工作人員解釋說,這張銀行明細單上查詢選擇的時間只選到了7月1日,而7月中旬還發過一次工資。
最后選擇回老家
車費兒子承擔
經過協商,謝伯夫妻倆最終還是選擇了回湖南老家,回去的路費由兒子承擔。
謝先生還表示,雖然在深圳,自己不太適應父母的生活方式,但是等父母回到老家之后,每個月都會固定給父母一定的生活費,盡贍養義務。
其實,記者在采訪中可以感受到兒子對父母是很關心的,而父母親也把子女當做心頭肉也想為他們分憂。可是,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父母和子女的生活方式,語言溝通上存在種種矛盾,就是過不到一塊去!
專家:矛盾背后是觀念不同
有心理咨詢師表示,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不少家庭都會面臨父母與子女的觀念和生活方式難以協調的狀況,問題出現的背后則是兩代人的觀念不同。
對于如何解決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平復心情、多溝通、換位思考則是年輕人口中的關鍵詞。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來打拼的人,父母大都不在身邊。不少人都在婚后,把老人接來深圳同住,而兩代人、甚至三代人住在一起,生活習慣、意識觀念、育兒理念等等都存在差異,發生矛盾也在所難免。
第一現場、壹深圳客戶端記者:張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