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華現代有軌電車開通現場,簡煉與電容供電無接觸網的有軌電車合影。
近日,深圳地鐵集團簡煉入選“中國地鐵50年致敬人物”名單。消息傳來,熟悉簡煉的人都認為他當之無愧。
談及中國地鐵的創新,人們首先會想到深圳地鐵,說到深圳地鐵創新就無法回避簡煉這位創新的核心人物。
在深圳地鐵建設之前,中國的先進地鐵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其高昂的裝備價格一度導致中國地鐵暫停建設或審批。為突破瓶頸,1996年,深圳開始推進先進地鐵裝備國產化。簡煉,作為地鐵創新的關鍵人才,被調到深圳地鐵出任副總經理,分管機電設備創新和運營,并從此開啟了他在深圳地鐵裝備創新的征程。
在簡煉團隊的努力下,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實現了地鐵裝備全套國產化,這在國內尚屬首次。而該裝備至今已連續14年安全可靠運營,不斷刷新地鐵超越性行業記錄。基于這超越性的創新應用,深圳地鐵斬獲了諸多世界之最。
問及當年為什么能頂住重重壓力,創造出諸多“世界第一”時,簡煉回答說:“從小到大,我血管里就流淌著創新的血液。”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簡煉對國家,對社會有強烈的使命感。“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有一種要實現自己抱負,為國家、為人民做大事的情懷。”而簡煉十足的創新自信則來源于他的經歷。“我認為我能行!”
1992年,他就是中國鐵路傳統體制下最年輕的鐵路工廠廠長,那時候的簡煉33歲。第一次創新,他就出色完成了國家重點工程北京西客站頂上的鋼結構工程,并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
調到深圳后,簡煉先從地鐵車輛入手推動自主化創新,他當時就審定了一本長達300頁的地鐵車輛標書,連國際知名地鐵公司的專家都認為標書的要求是超一流的。在簡煉的主導下,深圳地鐵還首創了一套基于投標人誠信的招評標方法。“這是一種排除了招定標環節人為因素影響的公開公正公平的招標、評標辦法。”簡煉這樣評價。
正是基于深圳地鐵用戶主導的標書文件的超越性需求,再加上招投標辦法的管理配套創新,推動了中國地鐵A型動車組等裝備的自主創新進程。2009年,自主創新的A型車輛開進深圳地鐵;2010年,這種創新車輛拿到了第一個出口大單。“可以說,深圳地鐵創新的城市軌道交通高端列車為出口奠定了基礎。”談及此,簡煉滿臉自豪。
目前,深圳地鐵所使用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全部實現了中國創造,其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已達到95%。中國高端地鐵裝備已全部替代了進口,列車已出口到了25個國家,具備了明顯的國際競爭優勢。
創新,有時候就必須打破陳規,跨越“火線”。現在地鐵通用的深度集成綜合監控系統,就是簡煉第一個提出概念并帶領團隊開發出來的創新應用。簡煉帶領團隊,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AS)、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BAS)、電力監控系統(SCADA)集成創新為深度集成綜合監控系統。而在當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的消防法規規定,FAS系統必須是獨立系統。為此,簡煉費盡心機,冒著“失敗了需要負法律責任”的風險,帶領團隊成功創造了深度集成綜合監控系統。
為了地鐵節能,簡煉1998年開始在地鐵行業內首推變頻技術的創新應用。當時,中標的公司本沒有標書要求的變頻扶梯產品,為此它們新研發了帶有變頻控制系統的電扶梯。簡煉率先在深圳地鐵的空調通風裝備系統中創新應用變頻節能控制技術。據了解,與常規的系統相比較,應用變頻空調和通風系統可以節電60%,電扶梯應用變頻控制系統則可以節電20%左右。
簡煉作為深圳地鐵創新的領頭羊,一干就是20年,主導創新應用了信息化的深圳地鐵全套地鐵裝備。而創新永不止境,2018年,在簡煉的主導下,深圳地鐵成功與騰訊等公司合作,推出手機二維碼乘車票系統。深圳地鐵實現了手機掃碼乘車,進入無車票乘車的新時代。用手機掃碼乘車,乘客省去了到前臺充值、購票的時間,方便快捷,許多乘客主動放棄乘車卡5%的票價優惠,選擇手機掃碼乘車。截至2019年7月底,深圳地鐵注冊的手機二維碼乘車用戶數超2000萬,全國已超1億。
“這個手機二維碼車票的應用創新,充分發揮了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優勢,使用戶、企業均從中獲益,使中國在互聯網無票交易又跨上了新的臺階,占據了技術的制高點,具備了服務世界人民的能力,構成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簡煉始終如一地追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始終在不斷挑戰自己,攀登新的高峰。
在簡煉眼里,深圳輪軌地鐵是他主導和參與創造的過去的“世界第一”,而磁浮交通是他正致力于推動的未來的“世界第一”。磁浮交通是智能交通,簡煉稱之為“支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首席交通技術”。據介紹,與現有軌道交通相比,磁浮交通具有更安全、更省錢、更環保等優勢。“如果把機電類的輪軌交通比作傳統電話,那么磁浮交通就是現代的智能手機。”簡煉認為磁浮交通是大道至簡的智能交通,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磁浮交通的后發優勢,實現交通產業整體的跨越式發展。
“我一談創新感覺渾身熱血沸騰!”年過60歲,已退休的簡煉在談到創新時,當年創新創業的那股激情依然在!
記者手記:奮斗,讓生活更美好!
如果說深圳地鐵是中國地鐵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簡煉的創新經歷則是深圳地鐵創新發展的縮影。簡煉,給記者的印象是:自信堅定、敢于擔當、執著、追求極致。談起深圳地鐵的發展歷程,他思路清晰,對于創新技術,他深入淺出,說得頭頭是道。“瞧瞧,我多少個世界第一,牛吧?”言語間,充滿了自信。
剛開始從地鐵車輛入手推動自主化創新,他身先士卒,率領團隊制定了一本長達300頁的地鐵車輛標書,連國際知名地鐵公司的專家都嘆為觀止,認為標書的要求是超一流的。“我當時到深圳來就是為了創新,深圳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我當然要好好干!成績都是奮斗出來的。”而正是因為標書中事無巨細的要求,才讓地鐵車輛創新有了方向。在實踐創新過程中,他和他的團隊精打細磨,精益求精,終于讓自主創新的先進地鐵A型車輛順利落地。
“要做到世界第一,就必須打破陳規,跨越‘火線’。”他話語中傳遞著堅定的力量和擔當。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拿出深圳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冒著“觸犯當時法規”的風險,創新開發了深度集成綜合監控系統。而他對創新系統的自信,是建立在對技術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上。“作創新的時候,自己必須有把握和自信,否則再有十幾個‘簡煉’也無法成功創新。”
從簡煉的身上,可以找到一心為國家、為人民做大事的情懷,而正因為這一位位“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奮斗者的不懈努力,中國才有如此強盛的今天。
(記者林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