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深圳人頗為喜愛的“網紅公園”——香蜜公園采訪時,正值夕陽西下,天氣由炎熱略轉涼爽,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在兒童游樂場里嬉戲。游樂場附近有一個公共廁所,記者沒有找到親子衛生間,但也在公廁門口發現了母嬰室、殘疾人衛生間“二合一”的衛生間,內有一個帶扶手的坐便器和母嬰設施。
盡管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三衛生間,但這種“二合一”洗手間在市民有需要時,承擔起了親子衛生間的部分功能。記者看到,一位父親攜幼小的女兒來到公廁門口,熟門熟路地推門帶孩子進入了“二合一”洗手間。
●人大代表:建議加大第三衛生間的建設投放力度
“深圳的普通公共衛生間,對攜帶兒童的父母或需要有人看護的老人等弱勢群體以及特殊群體的使用考慮非常少。”2019年初深圳市六屆人大七次會議期間,葉強、王玉梅、郭晉龍等11位深圳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完善公共洗手間建設的建議》,其中建議深圳加大第三衛生間(家庭衛生間)的建設投放力度,用于協助老、幼及行動不便者提供方便,解決特殊群體的如廁需求,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代表們指出了我市廁所存在的現實問題,每條建議都非常誠懇,我局高度認可。”近期,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該代表建議進行回復時表示。
回復稱,完善公共廁所建設是深圳市“廁所革命”工作的重要內容,該局依照“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的任務要求,在全市開展公廁新建、改建行動,探索公廁管理和服務的新方法、新手段,對標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國際一流水平,編制發布了《深圳市公共廁所建設規范》、《深圳市公共廁所技術指引》等,為全市公廁新建、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標準,其中要求有條件的新改建公廁均需建設第三衛生間、無障礙通道、母嬰室等,明確兒童如廁設施的設置要求,凸顯人文關懷。第三衛生間內部設置需包括兒童坐便器、兒童小便器和兒童洗手盆等兒童如廁設施,便于父母攜兒童使用要求。新建、改擴建公共廁所在建筑面積條件允許下均需設置第三衛生間,對于受建筑結構及面積等條件制約不能設置第三衛生間的公廁,也應設置無障礙廁間或廁位,以滿足行動不便者的如廁需求。
“小廁所關乎大民生。干凈、舒適、方便的公共廁所,是城市文明的象征。”這是深圳市民的需求,也是深圳市人大代表建議和相關部門回復中達成的共識。
晶報APP記者吳欣/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