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原創新聞>

醫者榮耀!首屆“深圳醫師獎”名單揭曉,看病認準他們…

條評論立即評論

醫者榮耀!首屆“深圳醫師獎”名單揭曉,看病認準他們…

分享

在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2019中國醫師節暨首屆深圳醫師獎現場交流活動”在深圳舉行。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8月16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深衛信)在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2019中國醫師節暨首屆深圳醫師獎現場交流活動”在深圳舉行。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深圳市醫師協會主辦,深圳市女醫師協會協辦。活動現場,“首屆深圳醫師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經過初審、網絡投票、專家評審和評議、公示后,李勝利等10名醫生獲得首屆“深圳醫師獎”稱號,單愛軍等10人獲得首屆“深圳醫師獎”提名獎。

千人醫生數達2.7名

深圳執業醫師總計3.6萬人

每年完成近1億人次的門診量、160萬人次的住院量,3000多萬人次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這是深圳醫師的KPI。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共有執業(助理)醫師36321人,其中男性19339人,女性16982人。相比2012年,2018年深圳千人醫生數從6年前的2.3名分別提高到2.7名,其中,民營醫院的執業醫師數占全市總量的30.2%。

一方面是注冊醫師人數的提升,另一方面,在醫療人才“造血”能力上,深圳也在發力。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上,2017年深圳新增4家基地,目前全市共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7家(含中醫類1家),協同單位21家(含中醫類2家)。

據悉,去年深圳新招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699人,其中新招收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171人,占比24.46%;新接收高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規范化培訓386人。此外,2018年結業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師778名。

在人才研修方面,去年全市共舉辦市級以上繼續教育項目2246項,其中國家級594項、省級672項、市級980項,共計培訓232.9萬人次。與此同時,通過實施“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出國研修項目,2018年,全市共選派89名醫院學科帶頭人或骨干赴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新西蘭懷卡托理工學院、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澳大利亞蒙納什大學等機構開展以臨床觀摩為主的研修活動。

加強薪酬改革

社康醫生最高可享35萬補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適應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醫療行業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責任擔當重,應該得到合理的薪酬,為此,深圳近年來通過改革,讓醫生辛苦付出得到合理的回報。

近年來,深圳通過完善公立醫院工資總額核定辦法,2015-2017年,全市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收入平均增長22.13%。

而在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上,深圳也按不低于公立醫院同級專科醫生的薪酬核定年薪,按照每門診人次費用不低于40元的標準,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基本醫療補助,并按照120元/服務人口的標準,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

此外,深圳還建立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補助制度,按簽約的本市醫保參保每人每年120元的標準,經考核后,核撥給基層醫療機構,并將家庭病床建床費提高到100元/床、家庭病床巡診費提高到80元/次,并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與此同時,為了讓更多醫療人才流向基層,深圳也對到社康中心工作的醫學畢業生,給予最高35萬元的一次性生活補助。

在推動人事制度綜合改革上,目前,深圳以6家新建市屬醫院為試點單位,推動編制人事薪酬制度綜合改革,淡化“編制”概念和身份管理,完善“以事定費”財政補助機制,通過構建較為完善的崗位管理、全員聘用制度、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等,實現醫務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

職業空間更廣闊

全科醫生評職稱打破數量限制

在職業發展上,深圳也為醫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一方面,通過改革醫務人員專業技術評價制度,用衛生與健康大數據進行評價,不再唯職稱、唯科研、唯論文。另一方面,深圳也破除全科醫師和長期在社區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聘用職數限制,打通基層醫療醫務人員職業發展通道。

此外,2017年1月1日被稱為深圳醫療“基本法”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正式實施,這是國內首部地方性醫療基本法規。在這部法規里,以法律的形式,對醫生的執業行為進行了規范和保護。

《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明確將醫療機構納入公共場所,嚴禁實施暴力,聚眾鬧事,圍堵醫療機構,謾罵、傷害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其他工作人員等行為。近年來,在公安和衛生等各部門的齊心協力下,深圳平安醫院的建設取得成效,嚴厲依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堅決從嚴查處涉醫突發案件,維護正常醫療秩序,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此外,去年起,深圳市醫師協會啟動了醫師執業責任保險工作,未來伴隨著醫師執業責任保險的推廣,當發生醫患糾紛時,購買醫師責任險所應承擔的責任損害賠償將由第三方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事宜。

首屆深圳醫師獎獲獎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劉雪燕 深圳市人民醫院

李澤鵬 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翠湖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李勝利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李健 深圳市中醫院

張文武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

鄭智華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高永波 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

梁志剛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韓振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熊東林 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

首屆“深圳醫師獎”提名獎(按姓氏筆畫排序):

鄧長康 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

杜啟峻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何仁亮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宋建明 深圳市兒童醫院

張建清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艷萍 深圳市坪山區婦幼保健院

單愛軍 深圳市人民醫院

陶惠人 深圳大學總醫院

梁輝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

魏明輝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


生命之路細如發絲

她護送患者暴風雨中走過

2006年,在人感染禽流感肆虐的緊迫關頭,她整整3個月沒有離開傳染病房,成功救治了我國第一例H5N1成人男性患者。凡是遇到突發事件,半夜一個電話吵醒,她就直奔醫院參與搶救。同事們都說:“劉主任就是堵槍眼的。”



“社康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2006年,李澤鵬選擇到了原屬深圳“關外”的龍崗坂田片區做社區全科醫生,那里大多是工廠和農民房,很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檔案里,留的都是村委的固定電話,根本找不到本人。

為了做好慢病跟蹤管理,李澤鵬利用下班和休息時間,冒著嚴寒酷暑,一家家上門探訪,試過被村里的狗嚇跑,也曾被老人家當成推銷保健品的轟出去……如今他已帶領建立1643張家庭病床。



總是“火眼金睛”,常常“刀下留人”

一位孕媽查出胎兒主動脈弓縮窄,在其他醫院住院,準備要打引產針了,在醫生的介紹下找李勝利做“最后判決”。李勝利看了說:孩子完全可以留!3年后,這位媽媽帶著健康的孩子送來了錦旗。

李勝利手下的超聲探頭就像“透視眼”一樣,穿透媽媽的肚皮,精準“照“出早孕期的胎兒有沒有嚴重結構畸形。深圳媽媽圈流傳一句話:有問題,找李勝利做最后的診斷就徹底放心了。

“神奇”經口取石,保膽不留痕

2012年開始,李健突破“禁區”,開展微創的經口膽道鏡系列技術,填補國內技術空白。一位小伙子術后直呼神奇,“不開刀沒傷口,這完全看不出來是做了手術!”2013年以來,他已經做了200多例經口取石手術。

年少有為,急救濟世

早在1999年,年僅36歲的張文武就主編出版了《急診內科學》(第一版),在當時的急診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至今該參考書已4次再版、19次重印。

近年,他開始大力推動深圳寶安區鋪開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2018年至今已培訓了超過10萬人,“寶安模式”全國有名。

出身“名門”,從“零”再創業

2017年,鄭智華離開工作學習了近30年的腎內科“國家隊”——中山一院腎內科,全職來到深圳光明籌備中山七院開業。他迅速組建了一支以中山醫系統為基礎的腎內風濕科團隊,很快把歐美、香港和東南亞的患者都吸引到了新開業的中山七院。

英籍華人王女士在英國輾轉了多家醫院診治,病情卻不斷惡化,回國找到鄭智華后,很快被診斷為“重癥紅斑狼瘡”,一個月后,就順利出院回了英國。

種一顆牙,精準到0.0幾毫米

相比傳統種牙依靠人工的“自由手”,高永波團隊種牙有個先進的“黑科技”——種植導航技術。醫生可以實時“導航”,找準鉆針的位置和方向,誤差僅為0.0幾毫米,精準種牙,而且創傷小,恢復快,牙齒也耐用。

“種一口,少一輛寶馬”!種牙這事,必須找靠譜的。

“兔唇”孩子的笑容“修復師”

唇腭裂的孩子往往會自卑、自閉,而梁志剛是這些孩子的微笑修復“魔法師”,15年來,他和團隊給來自全國4936位唇腭裂患者修補了“裂痕”,且他從醫二十多年,從未發生過一例醫療差錯事故。

2015年末,梁志剛帶領團隊參加了在墨爾本舉辦的世界第二十二屆口腔頜面外科會議,向世界推廣中國的唇腭裂治療理念。

救心,更救命

懷孕25周時,陳女士發現自己身患了“奪命三明治”——主動脈夾層,隨時可能因為血管夾層破裂而大出血死亡。

韓振緊急調集各科室會診、手術,最終,母子平安!當時在全國,這樣的妊娠合并主動脈夾層,經深低溫停循環手術后胎兒分娩存活的案例只有3例,韓振做的是第四例!

他帶領的心外科,年手術量400余臺,位居深圳綜合醫院之首。

身體止痛藥,心靈治愈貼

一位27歲的癌痛患者,痛得腿都無法伸直,每天要吃28片止痛藥,相當于口服2000毫克嗎啡,幾乎是正常劑量的30多倍,卻依然無法止痛。熊東林和團隊為他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通過“鞘內嗎啡輸注系統植入術”,迅速幫助病人脫離苦海。

接骨高手,為光明帶來“光明”

2007年,鄧長康剛從湖北來到位于市郊的深圳光明時,醫院每個月只有幾臺最簡單的骨折手術。作為學術帶頭人,他帶領團隊先后開展了四十余項新技術、新業務、新手術,包括很多難度最高的四級手術,迅速填補光明區的空白。

2015年12月光明滑坡搶險救災中,全部受傷傷員都在鄧長康的科室救治,他長達27天沒有休息,并救治了唯一在滑坡中獲救的田澤明。

讓“瓷娃娃”站起來

開始摔不倒的人生

“玻璃骨”,不經摔、不經碰,甚至打個噴嚏都會骨折……這就是“瓷娃娃”(成骨不全癥患兒)的生活寫照。

但這是種罕見病,很多患兒家長經常跑遍全國都找不到合適的醫生。2012年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開業后,香港的杜啟峻帶領團隊迅速成立了中國南方唯一的成骨不全治療中心,迄今已接診了來自全國各地500多名患者。他每天奔走在深港之間,只為幫助“瓷娃娃”重新站起來。

肝腎移植續命,麻醉醫生保命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全市唯一一家具有肝腎移植資質的醫院,移植手術多在夜間或節假日進行,常常通宵達旦,為了確保麻醉安全,何仁亮每臺肝腎移植必到,全年無病私假,累積加班100余天。只要有需要,各類搶救和會診他總是沖在第一線。

肝腎移植續命,麻醉醫生保命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全市唯一一家具有肝腎移植資質的醫院,移植手術多在夜間或節假日進行,常常通宵達旦,為了確保麻醉安全,何仁亮每臺肝腎移植必到,全年無病私假,累積加班100余天。只要有需要,各類搶救和會診他總是沖在第一線。

二噁英再“惡”,也難逃她掌心

二噁英,號稱“世紀之毒”,無色無味,卻比氰化鉀要毒100倍以上。

2001年深圳率先建立了我國衛生系統第一個食品二噁英檢測實驗室,張建清成為該實驗室的帶頭人。

2004年,國家農業部進口美國生產的飼料添加劑霉可脫,張建清團隊檢測后,發現二噁英含量超過歐盟限量標準的117倍。農業部接報后,退回了該批次產品,守護了全國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35年產科“大神”,保一方母子平安

“金眼科、銀外科、又臟又累婦產科”,張艷萍卻一干就是35年,12000多個日日夜夜,記不清用自己的雙手迎接了多少新生兒來到人間、多少次為搶救產婦的生命與死神奮戰。

2014年,張艷萍從汕大附二醫院來到深圳市坪山區婦幼保健院,帶領醫院婦產科連續多年拿出了漂亮的數據:零醫療事故、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近100%、病歷甲級率達98%。


急診指揮官,天災中力挽狂瀾

2018年9月,35年來最強臺風“山竹”橫掃深圳,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共接診了88名傷員,在全市收治傷員人數最多、傷情最重,但沒有1例死亡。

單愛軍帶領的急診科,將搶救室、手術室、急診ICU作為急危重癥救治軸線,集中CT、X光機、超聲、檢驗環繞左右,實現2分鐘步程內,診、治一體化救治。他的科室成為了全市最大的專科,每年救治急診患者24萬人次左右,急診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穩定在99%左右,未發生一例醫療事故和賠付。

受了委“屈”,我給你撐“腰”!

年輕女孩娜娜,身患極重度的脊柱畸形,十多年沒法平躺著睡覺,134度的側彎度數對任何一個脊柱外科醫生來說都是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不是癱就是死。陶惠人帶領團隊挑戰極限,果斷出手。術前不到1米44的娜娜,康復后身高增長了14厘米。

30多年來,陶惠人主刀各類脊柱手術超過一萬臺,“惠人脊柱”的招牌,早已響遍全國。

后生可畏,勇挑“泌尿”大梁

2011年,35歲的梁輝迎來了人生的最大挑戰:來深圳“創業”。

當時,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還沒有泌尿外科,他一個人來到醫院挑起大梁,帶頭創建新科室。僅三年時間,他就使科室達到了廣東省知名三甲醫院泌尿外科的水準。

原來,這里只能給患者“割包皮”,但梁輝來了之后,不僅可以“割包皮”,患者想“碎結石”“取腫瘤”“治癌癥”,也都“濕濕碎”,大量難度高的三、四級手術,迅速填補龍華這個新區的空白。

以“頭部”水準,滅頭頸腫瘤

廣東揭陽的黃大爺無意中發現自己舌頭沒有以前靈活了,進食時食物難以咽下、語音含糊不清,被診斷得了舌癌。

魏明輝與來自腫瘤“國家隊”的李正江教授主刀,兵分兩路,在切除原發病灶的同時,制備股前外側皮瓣進行修復,把舌癌手術做出了“藝術”效果。

這樣的“頭部”手術,現在已經成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的常規手術。這家醫院很年輕,水平卻不輕,處處體現“國家隊”的水準。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劉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码 | 亚洲喷潮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日韩在线一本三区四区 |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