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工拉人住院,醫師變成了“營銷員”,無疑是對醫師這個崇高職業的歪曲甚至是褻瀆。陷醫師于這樣的心理掙扎中,這樣的醫院只能形容為見利忘義。
針對媒體關于“河南省中醫院西區醫院讓職工拉人住院,未達標扣工資”的報道,8月19日河南省中醫院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河南省中醫院西區醫院是該院與鄭州西區中醫院合作的醫聯體單位,后者是獨立法人單位。目前,涉事醫院主管副院長已被停止工作。
這家新成立不久的民營醫院,門前冷落,看起來有些“黔驢技窮”,用上了“全員營銷”的手段。但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醫院不同于其他行業,治病救人永遠當是第一位,不能唯利是圖,不能不擇手段。一旦“利”字當先,就會被“利”字蒙住了心竅,忘記了醫院應具有的公益性。更何況,涉事的主體——鄭州西區中醫院系民辦非企業單位,屬于非營利醫療機構,比營利性民辦醫療機構享有更多的包括稅收在內的政策優惠,本應是“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設立”,如果才開業不久,就迫不及待地“拉人住院”,不啻于南轅北轍,忘了初心。
俗話說,醫者仁心。醫者常言:但愿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正是這種不惜犧牲自我利益的仁愛精神,讓世人對醫者心懷敬重。8月19日,恰巧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設立這個節日,也是表達人們對醫師這個職業的推崇,同時激勵廣大醫師繼續弘揚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國。然而對比一下當事醫院的做法,讓職工拉人住院,醫師變成了“營銷員”,無疑是對醫師這個崇高職業的歪曲甚至是褻瀆。在任務指標的壓力下,醫師在患者利益與自身利益面前該做怎樣的取舍呢?陷醫師于這樣的心理掙扎中,這樣的醫院只能形容為見利忘義。
強扭的瓜不甜,強拉人住院肯定是不爽。住進了醫院之后,醫患關系該如何相處?如何和諧?既然是為了賺錢“拉人住院”,會不會導致過度醫療?
所以,不僅要停涉事醫院主管副院長的職,還當全面反思該院的辦醫理念。如此急功近利,辦院的實力與資格亦當重新審核,看它是否達標。而監管部門則當介入調查其有無濫用醫保,乃至有無“騙保”情況存在。總而言之,要給這家醫院做個全面“體檢”,查清“病情”“病因”,有“病”早治。
與此同時,“拉人住院”也折射出醫聯體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開展醫聯體建設,原本就是為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避免大醫院“跑馬圈地”“虹吸”患者等現象,對于解決民辦醫院患者稀少的問題是個利好。但如果醫聯體單位只是掛靠個大醫院的牌子,醫療資源并未下沉到位,就難免出現河南省中醫院與鄭州西區中醫院合作中出現的情況:一方仍舊缺少患者,頂多是“貼牌”后可以享有醫保定點醫院資格,“拉人住院”更有積極性;一方出了問題則忙著撇清關系。顯然,這不是人們想要的“醫聯體”,對于某些醫院出現的這種“新毛病”,更當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