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8月21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深疾控)深圳市疾控中心最新發布的登革熱指數為II級(2019年8月8日至9月4日),提示本市登革熱感染風險較高。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趕緊看看自己周圍有哪些伊蚊窩藏的“黑點”!8月21日,深圳市疾控中心發布了一份最新的“蚊子窩”地圖。
據了解,傳播登革熱病毒的“兇手”是蚊子家族中的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而在深圳活動的主要是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
2019年8月1日-15日,通過對全市419個監測點進行伊蚊密度監測,發現深圳蚊媒密度總體較高,不符合防控要求的監測點有237個,占了56.56%,其中——高傳播風險的有3個點;中度傳播風險的有64個點;低度傳播風險的有179個。
這些伊蚊密度的數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數據分兩種,一種是監測幼蟲的,一種是監測成蚊的。
當指數在5以下,則屬于安全范圍,即符合防控要求;
當指數高于20,則屬于高密度、高傳播風險,意味著一旦有外部病例輸入,就可能在周邊片區引發登革熱流行。
得了登革熱有什么后果?
有點像流感,嚴重的會死亡
被攜帶登革熱病毒的伊蚊叮咬后,患者出現的癥狀很像流感。
一般會發燒至40℃以上,并伴有以下幾種癥狀:
?頭痛
?眼后疼痛
?惡心、嘔吐
?腺體腫脹
?關節、骨骼或肌肉疼痛
?皮疹
最嚴重的,會死亡。
比如菲律賓,今年上半年就有超過10.6萬人感染登革熱,造成至少450人死亡。
動起手來滅蚊子最實際
登革熱那么可怕,深圳人該怎么預防呢?
“無積水就無蚊蟲,無蚊蟲就無登革熱。”深圳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所副所長林良強說。
各區應結合媒介伊蚊監測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孳生地清理和預防性滅蚊工作。尤其是存在中、高密度監測點的街道,要重點處理具體監測點及周邊范圍內的蚊蟲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切實遏制登革熱等蚊煤傳染病聚集性發生與流行。
監測發現,這些公共地方的蚊蟲孳生尤為嚴重——
?建筑工地
?廢品回收站
?公園
?醫院
疾控工作人員會及時把監測結果反饋給愛衛部門,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消殺。
除此之外,每一位市民也要趕緊動起來,做好個人預防。
一是:家里凡是有積水的地方要片甲不留。
把瓶瓶罐罐、花盤底下的水全清干凈,輪胎里的積水也別放過,倒不掉,給水加個蓋也成。
因為,伊蚊最喜歡在有積水的地方產卵,過不了幾天,大花蚊子就會成群結隊從水里飛出來咬人。
不清干凈積水,那就是自己在家里養蚊子!
二是:居家和外出均做好防蚊措施。
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外出時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使用驅蚊劑
三是:出現病癥應及時就醫。
林良強提醒,市民如出現發熱、出疹或骨痛等,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并主動向醫生說明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