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深圳新聞 > 圖片深圳 > 

深圳,39歲生日快樂!一部《深圳極簡史》獻給所有深圳人

2019-08-26 11:38來源:深圳新聞網

今天是2019年8月26日,

對于我們深圳人來說,這一天非比尋常!

因為這一天,深圳經濟特區39周歲了!

1980年8月26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從此,原本叫“寶安”的這座小縣城,

迎來了新生,迎來了巨變!

39歲了,深圳依然還是那么青春朝氣

Happy birthday——深圳!

在很多人印象里,深圳太年輕!

只是一個沒什么歷史沉淀的邊陲小鎮,

大寫的錯!

那是你不懂她的前世今生,

讓小編帶你5分鐘讀完深圳上下五千年!

深圳的歷史,

還要從137億前的宇宙大爆炸說起!

約137億前,宇宙發生大爆炸,產生了稀薄的云霧狀微粒物質,這就是太陽系和地球形成的物質基礎——星云。

約46億前,地球誕生,海洋和大氣層逐漸形成,為原始生物和后期的人類提供了一個可生存的環境。大陸飄移,逐步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

約6000年前,珠江口沿海地區有了人類活動。百越先民在這里打獵、祭祀、捕魚,開心了就跳跳海草舞……

他們時不時地發個“朋友圈”,曬一曬他們的幸福生活,以及他們“囤”的各種“奢侈品”,于是就有了疊石山遺址

1987年10月發掘疊石山遺址。

圖片來源:《深圳博物館開館十周年紀念文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深圳所在地區屬南越。中原諸侯爭霸,戰火不斷,這里遠離紛爭,依舊過著滋潤的小日子。

春秋戰國時期疆域圖

戰國末年,七國割據混戰,不僅語言不通,各國用的錢幣也不一樣。秦王贏政想想就火大:出去旅個游還要來回換外幣,扎心了老鐵,還是統一了好。新錢幣名字都想好了:直接付賬的財寶,簡稱直付寶。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幾年后平定南越地區,設南海郡深圳是南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南越部族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秦代疆域圖

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后為南越國地。大漢帝國、東漢屬于交州(管轄廣東、廣西、越南大部)南海郡。西漢設郡前屬越地、南粵地(南越地)。

秦末戰爭時,朝庭無力南顧,南海郡尉趙佗一看機會來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于是自立為王,自稱“南越武王”,后又稱帝,建立了包括今天廣東、廣西和越南一部分的南越國

南越國初期疆域圖

對于這個南越國,漢高祖劉邦一開始是拒絕的:這天下都是我們劉家的,你姓趙的想當皇帝要等到一千年后的宋代,現在就想分一杯羹,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但經過秦末戰爭和楚漢爭霸,朝廷實在是窮得叮當響,皇帝出行連四匹同樣顏色馬都找不齊,(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駟),無力再發動戰爭,劉邦只能先忍氣吞聲做個佛系青年:都行,可以,沒關系。公元前196年,漢朝封趙佗為南越王,南越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經過文景兩帝的休養生息,漢朝經濟、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兵平定了南越國,替自己的曾祖父劉邦出了氣,并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置了九個郡,深圳所在地區仍歸南海郡番禺縣管轄,一直延續到東晉時期。

西漢初期疆域圖

真正成為行政單位,是在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晉拆出番禺縣設寶安縣。寶安縣的治所就在現在的寶安區。那時的寶安縣范圍很大,包括省級的香港,副省級的深圳,地級的東莞,以及珠江口西岸的地級中山。寶安縣隸屬于公元326年就設置的東官郡,治所今南山區,但當時在深圳一大片區域內,只有一個寶安縣。所以,寶安縣在古代還有一個別稱——東官城。

到了南朝,東官郡治所遷到了惠東以北,然后又跑來跑去,但寶安縣的建置一直在原址。隋朝撤銷了東官郡,把寶安縣劃入南海郡(治所在廣州)。因為南方開發較晚,人口不多,唐至德年間(公元757年),寶安縣換了個名字,就是現在的東莞,縣衙門也遷到了東莞的莞城街道。

兩宋時期,寶安已無行政單位,但這里多鹽,又重設了東莞(官)鹽場。也就是說,東莞縣治雖然遷到現在的東莞,但寶安在宋元時期也稱為東莞,只不過是經濟單位。明朝前期依然老樣子,朝廷在東莞鹽場沒完沒了的挖鹽賣錢。但由于人口增加,尤其是海盜經常躥上岸搶東西,沒有行政單位是不行的。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朝廷在寶安重新設縣,但縣名不叫寶安,而叫新安

新安縣的范圍和東晉時寶安縣差不多,清朝的新安縣,開始出現了深圳、鹽田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有人說鹽田這個地名像日本名,實際上早在清朝就有了。

河南省其實也有個新安縣,但和廣東的新安縣各自發展。民國“多事”,說地名不能雷同,1914年就把廣東的新安縣給改了名,又重新叫寶安縣

深圳在宋朝時期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屬于廣州香山縣。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

深圳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并建縣治于南頭,轄地包括現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

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1979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深圳市

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

1979年7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建立特區。

1979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深圳設龍崗、葵涌、龍華、羅湖、南頭、松崗6個管理區。

1980年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準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這一天,被稱為“深圳生日”。

圖為1980年9月,建設中的深圳特區。

中新社發 黃永照 攝

39年來,深圳不斷刷新著它的奇跡——

1981年
深圳升格為副省級市

1981年3月,深圳升格為副省級市深圳國際商業大廈建設推出“工程招投標”方案,開創中國內地工程招投標先河;同年,深圳市物業管理公司成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物業管理企業。

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轄深圳經濟特區外原寶安縣區域。

1982年1月,成立羅湖區,轄經濟特區全部范圍,鹽田區域為羅湖區管轄。

1982年9月,沙頭角鎮作為縣級鎮從羅湖區劃出。

1981年,深圳市觀瀾公社糧油征購任務卡

深圳商報記者王宇/圖

1982年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1982年,“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被譽為知名度最高,對國人最有影響的口號,有和小編一樣,從小聽這句話聽到大的嗎?深圳率先取消糧票和糧本等各類票證,終結了近四十年的票證制度。

1982年,蛇口豎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

來源:深圳特區報 江式高攝

深圳率先放開一切生活必需品價格,逐漸取消糧票和糧本等各類票證,終結了近四十年的票證制度。

村民張阿婆珍藏至今的外匯券和糧票。

晚報馮明 攝影

深圳推出工資改革試點,改革勞動分配制度,在中國內地率先實行結構工資制。

國家正式批準了大亞灣核電站項目,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

1987年8月,大亞灣核電站正式開工。

羅湖第一樓“友誼商場”建成,雖然只有七層高,但已是當時深圳的最高記錄。

1982年7月18日,友誼商場是深圳市建造的最大的一家綜合商場,并開設了酒店,營業面積四千多平方米,每天顧客八千至一萬人(次)。

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江式高攝

1983年
第一張股票:深寶安

1983年,新中國第一張股票“深寶安”發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

兩種“深寶安”股金證

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

1983年6月,深圳經濟特區設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4個區辦事處。

《深圳市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辦法》出臺,深圳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實行勞動用工合同制的城市。

深圳大學經國務院批準創辦,成為深圳第一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深大從籌辦到正式成立,并招生開學,只用了半年時間。

深圳大學臨時校址修茸一新,將于明日正式開學  

攝影者:王敘照 攝影時間:1983-09-26

來源: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

1984年
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

1984年2月,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鄧小平為深圳特區題字 1984年 博物館提供

1984年5月設為管理區,仍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

1984年 ,國貿大廈舉行封頂儀式,并成為深圳城市標志,“深圳速度”被載入史冊;“孺子牛”雕塑落成,成為深圳建設者開拓創新精神的象征。

1984年9月4日,國貿大廈封頂。江式高攝

來源: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

1985年
率先實行暫住證制度

1985年 ,《深圳經濟特區暫住人員戶口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在中國內地率先實行暫住證制度

深圳報業集團資料庫

深圳創辦科技工業園、科技商品交易所,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1985年7月30日深圳科技工業園奠基

圖自深圳特區報

深圳成立全國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為中國內地建立規范化的外匯市場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圖自深圳商報

中興通訊前身——深圳市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

華僑城開始籌建,拉開了中國內地“主題公園”建設序幕。

深圳市保安服務公司成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市級保安服務公司。

1986年

率先探索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新路

“二線關”設八個檢查站

4月1日,深圳在特區邊緣圍建起了90.2公里的鐵絲網,設南頭、布吉、梅林、同樂等八個檢查站。這道“二線關”是為保證特區的改革不“沖擊”內地。而2015年6月開始,“二線關”已逐步拆除。

圖自深圳都市報

《深圳經濟特區國營企業股份化試點暫行規定》出臺,率先探索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新路。

1987年
深南大道全線通車

1月27日,橫貫深圳市區中心地段、東西走向的公路干線——深南大道,全線貫通。

1987年1月,深南大道正式通車。

深圳商報記者 許光明攝

“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證券公司。

任正非創立華為技術有限技術公司。

商報張小禹 攝影

1988年
深圳經濟特區住房制度改革方案

《深圳經濟特區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臺,“房屋是商品”觀念開始從深圳走向全國。

1月13日,“青年教育專家與蛇口青年座談會”在蛇口舉行。會上,蛇口青年就“淘金者”的說法、人生價值觀念等問題,與專家展開了激烈論戰,隨后引發社會熱議。

圖自深圳報業集團版權庫

賽格電子配套市場成立,其所在的華強北商業街后來發展成為“中國電子第一街”。

1989年
首個義工團體誕生

1989年,深圳創立內地首個義工團體“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成為最溫暖的口號。

百萬勞工下深圳,形成了特殊的移民潮,深圳成為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

在這一年,有你的身影嗎?

百萬勞工下深圳 邵東升 攝影

圖自深圳報業集體圖片庫

1989年6月,蛇口凱達玩具廠有2000多名女工。

圖為女工們下班后一起去吃飯。

深圳特區報 江式高攝

深圳大劇院開業,在繁榮深圳文化事業、實現深圳人文化權利及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深圳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開業,在中國內地率先探索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1990年
深交所成立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成為中國內地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

此后掀起一股炒股熱潮。在當年,炒股可謂是萬人空巷。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資料圖)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廷芳 攝

1990年1月,特區內撤銷羅湖、福田(原上步)、南頭、蛇口、沙頭角5個管理區,成立羅湖、福田、南山三個市轄區。其中沙頭角、羅湖2個管理區合并組建羅湖區。

1991年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建成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深圳海陸空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深圳機場航站樓外景

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攝影者:鄭東升

攝影時間:1991-10-11

深圳市開始推廣使用商業條碼,在中國內地開了推廣使用商業條碼的先河。

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正式開業,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期貨交易所。

深圳天景花園業主委員會成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業主委員會。

1992年
鄧小平第二次南巡

1992年,鄧小平視察深圳發表南方談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正確方向帶來了一個思想解放的春天。深圳特區報為此發表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反響。

鄧小平南巡視察深圳

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江式高 攝影

江澤民給創刊10周年的《深圳特區報》題詞:“改革開放的窗口”。

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為深圳經濟特區發揮“試驗田”、“窗口”作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深圳出臺最低工資標準,在中國內地率先探索最低工資制度。

1993年
寶安區掛牌

深圳市寶安縣撤縣建立寶安、龍崗兩區,加快推動深圳市城市化進程。

經國務院批準,1993年1月1日,撤銷寶安縣,成立寶安區,標志著寶安開始由農村向城市轉化。寶安檔案館提供

寶安日報記者 李立治 攝

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蠔二村村民用一張白紙直選村干部,開創了中國農村村民自治的先河。

2月8日,深圳市產權交易所試業,這是中國內地第一家產權交易機構。

1994年
世界之窗建成

江澤民視察深圳,勉勵特區“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

深圳世界之窗是由香港中旅集團和華僑城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1994年6月18日開園。

1994年6月18日,深圳“世界之窗“公園建成開放。

圖自深圳商報

廣深高速建成通車,為深圳加強與周邊城市的經貿往來、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1994年7月17日,連接穗、深、港的公路交通大動脈——廣深高速公路全線臨時開通。

深圳報業集團版權庫,許光明攝

1995年
深圳經濟特區公民無償獻血及血液管理條例

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公民無償獻血及血液管理條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部有關無償獻血的地方性法規。

1995年,《深圳經濟特區公民無償獻血及血液管理條例》出臺,開創了我國用立法鼓勵無償獻血的先河。

圖自深圳商報

1995年2月,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多年后,我們的生活,已經和比亞迪聯系在了一起。

1996年
地王大廈竣工

1996年,深圳地王大廈竣工,成為當時亞洲第一高樓、世界第四高樓,也是全國第一個鋼結構高層建筑。

地王大廈封頂,亞洲第一高樓

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許光明 攝影

1997年
建立人才市場

深圳建立人才大市場,開勞動力商品化之先河,率先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十大體系。

圖自深圳報業集團版權庫

深圳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十大體系,深圳基本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

1997年10月,國務院批準增設深圳市鹽田區(1998年實施),轄從羅湖區劃入的沙頭角鎮和鹽田、梅沙2個街道。

1998年
歡樂谷建成

深圳歡樂谷建成,成為深圳又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

歡樂谷舉行開業慶典

圖自深圳特區報

《深圳市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開創中國內地審批制度改革先例。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范圍。

1999年
首屆高交會舉辦

首屆中國國際高新科技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行,其后發展成為“中國科技第一展”。

圖自深圳特區報

騰訊推出即時通信軟件“QQ”,開啟網上個人即時通訊方式。

深圳設立深港產學研基地,創新了深港科技合作的新模式。

深圳虛擬大學園成立,實行“一園多校、市校共建”的獨特建設模式,成為國家科教改革的重要載體和先行示范。

2000年
首屆讀書月舉辦

首屆“深圳讀書月”成功舉辦,深圳率先建設學習型城市。

如今,現在深圳人最愛去的地方之一,就是書城!

首屆“深圳讀書月”的開幕掀開了深圳人讀書生活的新篇章。

深圳商報記者韓墨

首座鄧小平塑像在蓮花山揭幕,表達了深圳人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崇高敬意。

人民群眾在瞻仰鄧小平塑像

圖自深圳特區報

深圳國際高新技術產權交易所成立,為促進我國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深圳市成立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愿工作者服務隊,此舉在中國內地屬首創。

深圳大學城創建,成為全國唯一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深圳地方政府聯合著名大學共同舉辦、以培養全日制研究生為主的研究生院群。

2001年
紅樹灣誕生

1月18日,深圳灣填海區征名活動揭曉,取名“紅樹灣”。

資料圖,圖自深圳晚報

《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場管理規定》頒布實施,這是中國內地第一部土地交易的地方性法規。

深圳大鵬所城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后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2年
深圳報業集團成立

聯合國環境保護署授予深圳環境保護“全球500佳”稱號,深圳的環境保護工作得到了國際組織的充分認可。

深圳報業集團掛牌成立,標志著深圳經濟特區新聞事業邁上了更高的發展階段。

圖自深圳特區報

深圳市實行國有大型企業國際招標改革,在探索國有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方面實現了突破。

深圳市南山區屋背嶺商時期墓葬群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選為 “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遺址對研究嶺南先秦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2003年
皇崗口岸24小時通關

胡錦濤視察深圳,要求深圳“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

皇崗口岸客運通道實施24小時通關,對促進粵港兩地客流、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圖自深圳特區報

首屆“深圳關愛行動”舉辦,深圳致力打造愛心之城、和諧家園。

深圳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在全國率先吹響“文化立市”的號角。

深圳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市之一,深圳報業集團、深圳電視臺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

《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移植捐獻條例》出臺,開創了中國內地人體器官捐獻立法的先河。

深圳特區外的寶安、龍崗兩區農村城市化進程全面鋪開,深圳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沒有農村行政建制的城市。

2004年
深圳地鐵正式通車

12月28日,深圳地鐵正式通車,首班地鐵列車路線從羅湖口岸到世界之窗,由此城市軌道交通體系建設拉開序幕。

當年,老編有幸坐了第一班車,那里面有你嗎?

下午4點,上千多心切想搭乘第一班地鐵的市民把羅湖地鐵總站擠了個水泄不通。

商報張小禹 攝影報導

首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深圳舉行(第二屆起更名為“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平臺。

深圳發行集團、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先后掛牌成立,深圳衛視成功上星,標志著深圳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深交所嘗試“換股+公募”的發行上市方案,此舉在中國內地證券市場屬首創。

2005年
深圳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深圳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標志深圳的城市文明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

圖自晶報

福田區漁農村爆破拆除,拉響了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第一爆”。

深圳市創辦“外來青工文化節”,成為保障外來青工文化權利的特色文化品牌。

深圳市創辦“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在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先進文化全民共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深圳市創辦“創意十二月”活動,探索專業創意和群眾性生活創意相結合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

2006年
深圳圖書館新館開館

深圳圖書館新館,是當時中國內地投資最大、設施服務達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圖書館。

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

中國深圳首屆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開幕,成為國家文化部批準的國內三大常設性國際鋼琴賽事之一。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出臺,成為全國第一個保護改革創新的專項法規。

《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出臺,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法定化的城市發展策略。

《深圳市實施“走出去”戰略規劃綱要》出臺,深圳首次把“走出去”列入城市重點發展戰略。

2007年
深圳灣大橋通車

胡錦濤為深圳灣大橋通車剪彩,深港西部通道正式開通。

圖自深圳商報

深圳成功申辦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成為大運會歷史上最年輕的主辦城市。

2007年5月,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深圳大鵬灣畔咸頭嶺遺址被中國社科院評選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遺址對于研究珠江口地區史前人類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深圳音樂廳開業,成為國內最先進的純自然聲音樂廳之一。

《深圳市少年兒童住院及大病門診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出臺,深圳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實現了“全民醫保”的城市。

2008年
深圳榮獲“設計之都”稱號

2008年7月,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期間,專程去到深圳調研。深圳恰是在中共廣東省委時任書記、習近平父親習仲勛的首倡和主導下,成立的中國首個經濟特區,也是推開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窗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深圳“設計之都”稱號,深圳成為全球第6個、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圖自深圳晚報

國家發改委《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深圳“一區四市”的定位,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化城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

國家發改委批準深圳為全國首個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

2009年
一簽多行

深圳戶籍居民可申請多次往返香港,便利了深圳居民赴港,促進了香港相關行業的發展。

圖自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

2009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深圳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深圳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稱號,文化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獲“杰出的發展中的知識城市”稱號,成為中國首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國務院批準《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標志深圳的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開市交易,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

2010年
經濟特區覆蓋全市

國務院批準深圳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深圳全市,深圳經濟特區面積從327.5平方公里擴大至1952.8平方公里。

圖自深圳特區報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汪洋向深圳提出了“三道題”,引發深圳市全市上下的熱烈討論。

深圳啟動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在中國內地率先將住房保障覆蓋面由低收入群體擴展到各類人才以及非戶籍常住人口。

深圳市實施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成為中國內地首個政府補貼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城市。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范區。

2011年
深圳“地鐵年”

深圳地鐵4號線(龍華線)、5號線(環中線)、2號線(蛇口線)和3號線(龍崗線)相繼開通。

資料圖,圖自寶安日報

4月23日,京基100大廈封頂。

京基100大廈以441.8米的高度順利封頂,成為全球第8高摩天地標。京基100作為深圳又一新地標,打破了賽格和地王的記錄,是中國經濟與技術發展的新體現。

深圳商報記者施平攝

8月12日~23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深圳舉行。

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

圖自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

2011年5月21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將“中共深汕特別合作區工作委員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牌子授予深圳、汕尾兩市,合作區正式運作。

2011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2012年
深圳東站投入使用

2012年12月,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再赴廣東,首站便來到深圳。在鄧小平“南巡”20周年之際,習近平的深圳行,不僅表達了堅定改革的信心,更是為實現十八大深化改革目標尋找突破口。曾親歷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的四位廣東改革開放親歷者,陪同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海外的觀察家認為,此舉意在展示中國領導人將拿出鄧小平當年辦特區和“南巡”的勇氣,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推上一個新臺階。

2012年12月21日,深圳東站(原布吉站)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深圳東站將逐漸承擔深圳的普通長途列車的終到和始發。

圖自深圳商報

2013年
T3航站樓啟用

深圳機場新航站樓即T3航站樓啟用,可停放目前世界上所有型號的飛機。

圖自深圳報業集團版權庫

2014年
宣布汽車限購

12月29日起,深圳宣布實施汽車限購。

根據規定,有效期暫定5年,每年暫定指標10萬個,按月分配。其中,2萬個指標只針對電動小汽車,采取搖號;8萬個普通小汽車指標,50%采用搖號,50%采取競價。

深圳實行汽車限購 賣場現“購車荒”

深圳商報記者 鐘華登 攝影

2015年
前海蛇口自貿區掛牌

1月4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深圳。

首站就到了深圳華僑城創意園的柴火創客空間,體驗年輕“創客”的創意產品,稱贊他們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創客創意無限。為深圳的創客熱再添了一把柴。

中新社發 劉震 攝

近年來內地赴港旅客增速較快,給香港的旅游承載力造成了較大壓力。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請求,中央政府決定4月13日開始,“一簽多行”將調整至“一周一行”。

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改“一周一行”

新華社照片,深圳,2015年4月13日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4月27日,作為廣東自貿區組成部分之一的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將在前海舉行掛牌儀式。

圖自晶報

2016年
地鐵11號線、7號線、9號線正式通車

深圳地鐵11號線正式通車,這個號稱國內顏值最高和開在海上的地鐵,剛通車就造就了深圳人民的一場“狂歡”。

同年10月,地鐵7號線,9號線通車,深圳逐漸邁入“地鐵時代”。

2016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深圳市龍華區和坪山區,以龍華、大浪、民治、觀湖、福城、觀瀾等6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龍華區行政區域;以坪山、坑梓2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坪山區的行政區域。

2017年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正式開館

深圳市“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是全國首個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博物館,還原時代記憶,系統展示深圳蛇口首開國門、開拓創新、迅速發展的全景畫面。

2017年12月26日,“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正式開館,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了揭幕儀式。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經過近兩年的緊張建設,深圳西部最美灣區棧道、6.6km的深圳灣公園濱海長廊西段(運動公園-海上世界段)建成開放。

圖自深圳報業集團圖片庫

2018年
深耕粵港澳大灣區

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2018年2月,國務院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2018年5月,國務院批復廣東省設立深圳市光明區,光明區人民政府駐光明街道廣場路1號。

2018年12月16日,中國共產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工作委員會、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揭牌儀式舉行。

2018年10月,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前夕,習近平又一次來到廣東、踏足深圳,他再論改革開放,針對時與勢,向世界傳達了一系列清晰信號。

2018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市委市政府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如火如荼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牽引著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

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深圳經濟特區,牢記殷殷囑托,全面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牢牢扭住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并在多個領域扮演著“引領”的角色,攜手香港、澳門以及大灣區內各城市,合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圖自中新社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實現了深圳、香港、珠海、澳門一小時生活圈,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海底隧道最長、隧道埋深最大、單個沉管體量最大的跨海大橋。

2018年春晚,深圳分會場驚艷亮相,除夕夜的市民中心廣場流光溢彩,霓虹閃爍。作為改革開放重要窗口的廣東深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中成功、精彩、難忘的“深圳七分鐘”,充分展現了嶺南文化特色和時代新風貌,展現了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的城市氣質。

圖自深圳特區報

2019年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決策,給出了深圳經濟特區在新時代新發展中的最新戰略定位,也成為深圳經濟特區39歲生日之際,中央寄予深圳的厚望與重托。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深圳被賦予更重更大的光榮使命!

圖自深圳特區報

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三步走”目標已明確;

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五大戰略”主攻方向已把準;

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五個率先”施工圖已繪就。

2020年~
深圳的故事,未完待續!

從空中俯瞰深圳灣,高樓鱗次櫛比,城市功能日趨完善。39年來,深圳不斷創造新奇跡,實現新跨越。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上下五千年,

一部極簡深圳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史,

一部中華民族勵精圖的奮斗史!

從邊陲小鎮到中國最宜居城市,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

無數先輩用心血創造了輝煌的歷史,

建造了我們深愛的家園!

39年彈指一揮間,

但深圳在39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中國最年輕的城市

中國最具人口吸引力的城市

全球城市交通領袖城市獎

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

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

中國大陸最具創新能力城市

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獎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創客之都”

“對外開放的窗口”

“創新城市”

“移民城市”

……

深圳,我們與你共同成長!

我們都有一個自豪的名字——深圳人!

祝愿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就在今天,

這個特別的日子里,

小編想和你們一起,

在留言區為深圳慶生,

說出你與深圳的祝福,

說出你對于深圳的祝福!

未來,

我們會與你們一起

繼續愛著這座城市

……

今年是你來到深圳的第幾個年頭?

你對深圳有什么祝福和期望?

歡迎寫留言表白這座城市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綜合整理

編寫:盧彩萍

校審:施翔東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何暢]

新聞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 亚洲午夜理论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亚洲乱码AV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