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會展城”將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國際化綠色生態新城。定位為“開放引領的國際會展門戶區、創新共享的灣區科技新引擎、高效復合的西部城市中心極核、產城融合的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區將以國際標準全面完善會展產業與配套服務等主導功能,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海洋經濟和都市文旅產業,完善新城市中心生活及公共配套職能,提升宜居環境品質,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彰顯濱海新城魅力。
“深圳國際會展城”將構建“雙島三區多廊”的總體結構。“雙島”指利用島式圍填海工程形成建設陸域,通過珠江口、茅洲河、鳳凰河、紅樹林濕地等生態系統圍合出“國際會展島”與“海洋新城島”,構建“海洋向東,城市向西”的海陸統籌生態格局。“三區”為以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的核心功能區;以海上田園為核心的生活服務區;布局會展“強關聯”驅動產業,包括智能裝備、電子信息、航空、海洋等相關產業,并通過港口功能優化和城市更新實現產業升級的產業發展區。“多廊”結合現狀河涌系統,沿主要城市道路形成多條集生態、景觀、文化與生活配套、生產性服務業于一體的綜合性走廊,實現新城市中心功能向老城市腹地的輻射延伸,以此帶動寶安北部城市、產業雙升級。
規劃區將推出四大發展策略,即“區域協同、展城一體”“特色創新、產業提升”“空間重構、品質優化”“多維交通、生態引領”,加快“深圳國際會展城”的建設。
在交通規劃方面,“深圳國際會展城”將推動軌道交通12號線、20號線的建設,優化調整軌道交通18號線的局部現站位,局部增加中小運量交通系統;規劃高速公路出入口3處,樞紐立交3處,一般立交8處,連通廣深沿江高速、外環高速和濱江大道快速路,深茂鐵路地下線路站點,以便為國際會展中心的建成開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交通支撐。
規劃區內將打造“兩園、三帶、密綠網”的綠道網系統結構,整體形成以海洋為基調、生態為本底、人民為中心、文化為特色、綠道為主線的環形慢行綠道系統;將強化“創享門戶、藍海門戶、展城門戶”三處交通到達節點的景觀特色,形成“三大門戶、多樣廊道、特色街區”的風貌感知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