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騰訊
你腦海里會不會立刻出現這個畫面
(圖片來源:全景網)
是的
這就是位于南山轄區的世界矚目的“鵝廠”
騰訊在深圳南山已有兩個辦公地點
分別是騰訊大廈和騰訊濱海大廈
還有一個在建的騰訊前海大廈
最近騰訊又傳出重磅消息
未來前海將建巨無霸“新鵝廠”
“互聯網+”未來科技城曝光
那么這座新“鵝廠”
它的定位是什么?
又有什么特點?
下面一起來瞧瞧
日前,有深圳媒體刊發了《深圳“互聯網+”未來科技城選址地塊重點產業項目遴選方案》的公示,深圳“互聯網+”未來科技城選址地塊位于大鏟灣港區,金港大道大鏟灣段以東。
劃重點
遴選方案披露,騰訊大廈、騰訊濱海大廈和在建的有騰訊前海大廈,土地面積分別為5999.85平方米、18650.95平方米、24947.84平方米。
而上述公示地塊的意向用地單位為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用地面積為80.9萬平米,總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該體量相當于騰訊深圳現有辦公面積的3倍。
這次公示也預示著,多年前的傳說有眉目了。早在2016年9月20日,深圳市政協召開六屆十七次主席會議,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為題開展專題協商會,會上透露出一個重大消息:
“大鏟灣1.2平方公里的地,按照產業政策,讓馬化騰在這里打造一個互聯網+產業科技園拉動這個產業。”
據報道,“大鏟灣位于珠江入海口東岸、珠三角灣區的核心位置,是深圳打造灣區經濟的重要戰略發展區域。
港區岸線總長11.6公里,陸域面積約10.2平方公里,建設分四期進行,歷時15年左右。”
據悉,由于是填海而成的港口用地,目前該地塊正在將“海域土地許可”性質用地變更成“產業用地”。
有消息稱,騰訊全國的互聯網+業務將移到新的總部基地開展。為了方便其運作,甚至有網友傳出深圳地鐵15號線已啟動勘察工作。“比此前規劃提早了10年,堪比深圳速度。”
用地80萬平,總建面200萬平
在深圳“互聯網+”未來科技城選址地塊重點產業項目遴選方案里,首次公示了地塊的情況:
(一)用地規模:80.9萬平方米
(二)用地功能:新型產業用地(M0)+公共管理與服務設施用地(GIC)
(三)建設規模: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以最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為準)
(四)土地供應方式:“帶產業項目”掛牌出讓
(五)期限:三十年
用地將填補騰訊公辦面積缺口
在深圳市共有約38000名員工,辦公面積約70萬平方米,其中自有物業面積33萬平方米,租賃面積37萬平方米。
根據公司業務發展,員工人數按每年增長13%預測,未來7年人數將達到約89000人,按人均20平方米測算,辦公面積總需求為178萬平方米,減去自有物業騰訊大廈、濱海大廈計33萬平方米以及目前在建前海大廈15萬平方米,辦公面積缺口達130萬平方米。
目前,項目意向用地單位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南山區已有兩塊產業用地,分別為:2006年2月取得T304-0111地塊,土地面積5999.85平方米,土地功能為工業用地,已建騰訊大廈;2010年4月取得T204-0072地塊,土地面積18650.95平方米,土地功能為工業用地,已建騰訊濱海大廈。
項目意向用地單位關聯公司騰訊數碼(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南山區已有一塊產業用地,于2015年5月取得T201-0081地塊,土地面積24947.84平方米,土地功能為商業性辦公用地,在建騰訊前海大廈。
如何使用「互聯網+」未來科技城?
騰訊的業務持續增長,2018年實現總收入約3127億元人民幣;實現盈利約775億元人民幣。
根據規劃,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項目將建設“六基地一平臺”,包括效果廣告研發推廣基地、互聯網云全球研發基地、互聯網+醫療基地、互聯網+教育創新實踐基地、互聯網體育產業互動基地、互聯網+雙創基地以及前沿科技領域研究中心。
需求面積:根據建設項目的規劃,建筑面積共計約200萬平方米。
其中:
效果廣告研發推廣基地項目25萬平方米;
互聯網云全球研發基地項目25萬平方米;
國際互聯網+醫療基地項目24萬平方米;
互聯網+教育創新實踐基地項目24萬平方米;
互聯網體育產業互動基地項目22萬平方米;
互聯網+雙創基地項目10萬平方米;
前沿科技領域研究中心項目20萬平方米;
其它配套設施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
項目將在取得土地使用權起7年內建成投產;將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取得土地使用權起5年內建成投產。
不同于騰訊此前在深圳三個地塊,該土地的用地功能為新型產業用地(M0)+公共管理與服務設施用地(GIC),土地供應方式為「帶產業項目」掛牌出讓,土地使用權期限為30年。
未來科技城配套齊全
▲前海區域圖。
前面說到,騰訊「互聯網+」未來科技城是醞釀數年的結果。并且有大量的配套規劃。
從“海域土地許可”性質用地變更成“產業用地”;從第一次設計到后續的逐步成熟,規劃也根據實際情況經過數次的變更。配套規劃也逐步的完善。
該片區規劃用地面積為132.61萬平,開發規模為265萬平。其中研發用房為160萬平,宿舍70萬平。規劃就業人口6.4萬人,居住人口為1.75-2.8萬人。
而根據這塊地的用地面積和就業、居住人口規劃來看,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會是一個類似蘋果、谷歌那樣的低密度總部基地。
此外,據悉地鐵15號線的終點設在前海媽灣片區,預留了經大鏟島連接成環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