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深圳要聞>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正式開園迎客 人才綠道示范段同時開放

條評論立即評論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正式開園迎客 人才綠道示范段同時開放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原標題:深圳北站中心公園正式開園迎客

人才綠道示范段同時開放,深圳北站新城再添綠色發展新動能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主入口

深圳特區報2019年11月04日訊 11月的龍華,百花齊放,生機盎然,舒適而愜意。坐落在深圳中軸線上的深圳北站中心公園和人才綠道示范段全部竣工,于11月1日同時開放、開通。深圳人民從此又多了一組集休閑健身、綠化美化、人文底蘊于一體的綠色人文生態新景觀,深圳市又多了一處媲美深圳灣深圳人才公園的尊重人才、服務人才、激勵人才的永久陣地,也為深圳北站新城綠色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和人才綠道示范段緊鄰特大型交通綜合樞紐深圳北站,建設工期歷時約一年,龍華區站在對外展示城市形象重要窗口、為深圳特區發展歷史負責的高度,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特別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把開展主題教育同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將主題教育中煥發出來的熱情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著力打造成為集展示龍華區風貌、創造交流空間、體現龍華區活力為一體的區級綜合性城市公園。

如今的深圳北站新城,一邊是綠水青山、生態綠道,恬靜滋潤人們的心靈;一邊是云凈蒼穹,溫柔映射林立的站臺和樓宇,人們可以盡情感受深圳這座“公園之城”“世界著名花城”的獨特魅力,于繁華都市中找到詩意的人居生活,切身感受到深圳北站新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1

迎海內客,聚天下才

“一園一道”托起世界級商務中心片區

蜿蜒迂回的景觀跌水空間,綠意盎然的山林美景,洗刷著游客的疲乏;陽光大草坪、兒童活動場、足球場和籃球場等活力運動空間,讓游客在生態綠色中盡享運動樂趣;站在具有圖書閱覽、休閑功能的云頂書吧遠眺,深圳北站近在咫尺,滿眼醉人的絢爛美景,浸潤了游客的心田……

漫步剛剛開園的深圳北站中心公園,樹木蔥郁,水草漣漪,鳥語花香,一處處獨具匠心的公園景觀讓人賞心悅目。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是世界級CBD——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的重要配套,西側與亞寄山一脈相承,東側緊鄰致遠中路,與深圳北站西廣場隔路而望,總占地面積約17.5萬平方米。周邊分布有熙園山院、龍悅居、白石龍村等大型居住區,50余萬居民從此盡享綠色福祉。

公園依勢而建,動靜皆宜。劃分了形象展示區、交流活動區、活力運動區、自然山林區等4個片區;設有疏影廣場、水幕廣場、山水廣場、星光草坪、云圖書吧、櫻花園、紫荊園、兒童樂園、千層石景、印月湖、影霞灣、環形花瀑、空中走廊、運動天地等14個景點。

難能可貴的是,深圳北站中心公園與深圳北站,從空間上完美結成一個整體。形象展示區為公園形象展示窗口,正中間為入口形象廣場,與北站西廣場合理銜接,與之形成整體;交流活動區利用現有地形,打造蜿蜒迂回、層層跌落的景觀跌水空間;活力運動區設置陽光大草坪、兒童活動場地、一處足球場和籃球場,方便游客休閑運動;自然山林區通過環山步道進行銜接,并在中部區域與主入口的環形花瀑相連打造架空棧道,從而形成復層式的游覽體系。園區地勢最高處還設置云頂書吧,游客可在此閱覽圖書、休憩時光,形成整個園區的景觀焦點,與深圳北站遙相呼應。

深圳灣有人才公園,北站如今有了人才綠道,人才綠道就從深圳北站中心公園起始。途經亞寄山,下穿至玉龍立交,接牛咀水庫棧道,全長約6.6公里,目前已建成人才綠道示范段1.3公里,是我國首條以“人才”為主題的綠道。沿路將群賢廣場、求知花園、拼搏巖嶺、奉獻之路、蝶變溪谷5大人才精神景點串聯,并在登山道沿線建有成才臺、攬賢臺等景觀節點。

人文理念上,該綠道以打造尊重人才、服務人才、激勵人才的永久陣地為目標,著力打造“串景連山城,育人才享自然”的環城綠道典范段,集聚人才要素、嵌入人才內涵,將自然景觀與人才元素有機結合,營造出“城市-自然-人才”共生的文化氛圍,彰顯了深圳愛才、聚才、惠才、育才的態度與決心。

2

“國際會客廳”,深圳新中軸

高質量書寫北站新城綠色發展答卷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和人才綠道示范段一同開園、開通,是龍華區為踐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工作獻上的一份特殊的禮物,為深圳‘千園之城’綠色發展之路添磚加瓦,也是深圳北站新城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做好生態綠色建設踐行者而結出的碩果?!饼埲A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深圳北站中心公園地處的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是深圳都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也是深圳“十字方針”中優戰略的核心節點,以及龍華區重點打造的“三城兩鎮一商圈”中的核心北站新城。作為龍華區乃至全市未來新的增長極和創新支撐點,北站新城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端化運營,努力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尖兵典范。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西至福龍路,北至布龍路,東至五和南路,南至梅林關南坪大道,總面積17.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范圍西至福龍路,北至人民路,東至梅龍路,南至玉龍路和民豐路,總面積6.10平方公里。該片區將聚焦總部、金融、消費等核心功能,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合理配套生活服務,打造成——高層建筑超百棟、建筑規模超千萬平方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會客廳”。

作為深圳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重點建設區域,中心區周邊景觀對展示深圳形象具有重要意義。龍華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建設理念,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開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國際競賽,以“繡花”功夫開展了各項精細化的規劃設計研究,突出立體開發、綠色低碳開發特色。

通過打造空中連廊、城市綠谷、跨鐵路廊橋開展立體開發。龍華區在全市17個重點區域中率先開展了空中連廊規劃設計,規劃空中連廊系統總長12.4公里,包括空中連廊8.9公里,地面綠廊3.5公里,預計在未來8-10年建成,建成后總長度將為全球第三,亞洲第一。

開展高水平的國際競賽,整合了片區內的262公頃綠地面積,147塊零散綠地,通過構建城市綠谷網絡,實現與周邊大腦殼山、羊臺山、塘朗山和紅木山水庫等優越的自然山水資源的無縫對接;營造出“9公里動感紐帶”,串聯片區內10大主題公園,通過綠廊的滲透,使周邊豐富的山水景觀資源融入城市生活中。

龍華區還通過縫合交通廊道對城市空間的割裂、構建連續慢行系統。其中紅山跨鐵路廊橋即為聯系CBD高密度城區與紅木山郊野公園的關鍵節點,通過建設跨鐵路廊橋實現高鐵兩側空間的連接,縫合山城關系。

“綠色低碳”是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另一主要開發特色。打造海綿城市,龍華區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內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綠色建筑定位為“高星級綠色建筑規?;l展示范區”,綠色建筑總面積約為675萬平方米,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將高達86.9%;確定了低碳市政建設目標與實施路徑,制定了低碳市政規劃及實施方案,形成技術應用指引與地塊控制指標;形成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針對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道路網、交通管理等四大方面制定了89項低碳發展措施。

3

花漾街區,綠色新城

打造宜居宜游生態人居環境新龍華

山城河海似畫廊,生態休閑人如織。

以深圳北站中心公園、人才綠道示范段為典型帶動,今年以來,龍華區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工作”為總體目標,以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為根本任務,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公園之城、著名花城、特色片區、四大綠色地標等一系列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為市民打造一個宜居宜游的生態人居環境。

漫步深圳北站中心公園,處處可見:公園在植物設計方面獨具匠心,凸顯花卉景觀軸,以“疏影廣場”“空中走廊”“星空草坪”以及“運動天地”等點串聯成線;以櫻花木棉、宮粉紫荊為主喬木,創造冬春季觀花的場景。這些花卉匠心背后,是龍華區為呼應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目標而不斷求索的一個側影。

據統計,龍華區今年開展花城建設項目21個,包括北站中心公園1個公園,深華快速示范段花景大道、環城綠道羊臺山北段水岸花廊2條花景大道或水岸花廊,壹成中心花漾街區、格瀾郡特色商業街等6個花漾街區,上塘街心公園、綠谷街心公園、建設路街心公園等12個街心花園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龍華區持續推動建設“公園之城”,全區現有公園126座,包括羊臺山森林公園等6座自然公園,清湖文化公園、白石龍音樂主題公園等10座綜合公園和110座社區公園。今年以來,龍華區又以打造具有特色的主題公園為重點目標,完成建設提升北站中心公園、大浪消防公園、企坪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并持續推進建設提升民法公園、玉龍公園等項目。

為加快提升區域化特色片區景觀,龍華區今年圍繞深圳北站商務中心片區、鷺湖科技文化片區等重點片區,開展景觀提升工作。

龍華區重點推進建設四大綠色地標。堅持大視野、大山水、大生態“三大手筆”,打造一條高標準的“最自然、最生態、最有趣”的“龍華綠環”,已然初具規模。其中,今年全線貫通38公里,除了此次竣工的人才綠道,以“大山大水、登高覽勝”為主題的羊臺山段綠道已于今年早些時候竣工。

北站綠廊、玉龍濱水城市公園、觀瀾河“一河兩岸”景觀提升等工程加速推進。其中,北站綠廊通過整合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零碎綠地,打造“綠之長廊”“花之長廊”“生態之長廊”“健康之長廊”四大主題,努力建設成具有“慢行連通、綜合利用、公園特色、雨水利用、智慧管理”五大亮點的現代都市綠地景觀;玉龍濱水城市公園是深圳城市南北軸線的中心、中心城區生態環境的綠心及城市360度全景最佳觀景平臺,項目占地面積480萬平方米,以旅游和休閑文化為主題,擬將打造成深圳中軸線上生態休閑的新名片;觀瀾河景觀提升工程總體設計面積約160萬平方米(含水面),目前通過在河岸兩側有條件種植的區域,適當增加鳳凰木和大腹木棉,對沿線景觀進行整體提升,打造成壯觀的“紅飄帶”景觀。預計2021年龍華四大“綠色地標”可初步建成,屆時將為市民帶來更多“綠色福利”。(撰文:于興華葉志余敏林金霞)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劉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2 |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dvd播放 | 宅男入口亚洲一区二区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性爱网站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