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評論員 喜南
雙11購物狂歡已經過去,大家一定在等著收快遞。今年的“雙11”快遞高峰期預計將從11月11日持續到18日,全行業處理郵快件的業務量將達到28億件。
這幾天,深圳的快遞員們正在加速送件,有的甚至通宵送件,市民們隨時都可能收到快遞柜的取件通知。深圳部分住宅小區也出現了快遞件爆倉的情況,如羅湖區粵海新村的快遞柜旁有數個大袋子,里面裝滿了因為快遞柜滿載而“流落在外”的快件;南山區美麗灣小區豐巢智能柜上面,也放著因快遞柜滿無法投遞的快件。
這邊快遞員們致力“高效”投送快件,那邊也有市民反映遭遇到“大件快遞不送上門”以及“快遞員未經同意將快件放入智能柜”等一些糟心事。更有市民透露,有一些快遞被直接投放到快遞代收點,這些代收點的運營主體不清晰,但常常每個快遞都要收取一兩塊的存取費。然而,根據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智能快遞柜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快遞員不得未經收件人同意隨意把包裹放進智能快遞柜;智能快遞柜運營方應設置合理的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
為何快遞員在投送快遞時仍會越過收件人?為何新的管理辦法無法落實到位?巨額快件量并不是快遞柜變“甩手柜”的借口。有律師指出,如果快遞公司未經用戶許可就將快遞投放至快遞柜,無異于此次服務沒有完成,快遞公司涉嫌違約。面對日漸規范的快遞市場,快遞公司要制定更加詳細、完善的規章制度,要求快遞員在把快遞放進貨柜、代收點之前,先征得客戶同意,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以維護消費者權益。快遞員也應嚴格遵守行業規范,依照與用戶約定的要求提供服務,不能圖自己方便,給消費者造成不便。
當然,僅憑加強快遞人員的管理,仍然無法扭轉愈發嚴格規范的行業管理和快遞量不斷增加的行業現狀之間的落差。快遞公司在加強管理之外,還應對快遞投送的自動化、科技化進行逐步升級,科學派單,提高快遞員的工作效率;改變現有重收輕派的分配方式,提高快遞員派件收入。
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這些取件糟心事兒,快遞企業自然是首當其沖要擔起責任進行改進的一方,合規運營、有序成長。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明確權責,消費者在理解的同時亦要有維權意識,不能任由快遞行業“野蠻生長”。全社會共同發力,才能真正克服快遞“最后一百米”的難題。
相關鏈接:
智能快遞柜成快遞員“偷懶神器”?不行!交通運輸部新規10月施行
“雙11”深圳快遞包裹總量預計1.78億件 至少產生3.56萬噸包裝垃圾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24期丨高交會:以科技創新之力助推深圳持續高質量發展
深網觀察 第23期丨別讓無底線的降低成本摧毀人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