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首次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土地面向全球進行產業招商。在這些產業用地中,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地塊有9個,2個位于光明區。其中,面積最大的地塊達到4.8平方公里,位于光明科學城內。
也就是說,光明是此次集中推出產業用地中,總量最大、單個地塊最大的區。
最新進展情況是,光明區目前已完成10.6平方公里土地整備工作,今年內將完成10平方公里土整入庫。
按照打造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的戰略路徑與定位目標,光明區備受外界關注。如今站在“聚光燈”下的光明區,究竟有何優勢?未來發展如何提供土地保障?又將怎樣進行產業布局?
科技研發為主引擎 聚焦發展新興產業
本次光明4塊在列的土地分別是光明科學城核心大裝置區片區、光明科學城啟動區片區、光明中心區片區、光明門戶區片區。
為提升產業原始創新能力,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將是重中之重。光明科學城處于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的關鍵節點,是國家推動科技強國戰略的南部核心引擎,也是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先行啟動區。
目前,光明科學城已確定引入腦模擬與腦解析、合成生物研究、材料基因組、空間引力波探測、空間環境與物質作用研究、精準醫學影像研究六大科學裝置;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也已選址光明。
就在前不久的高交會上,深圳灣實驗室與深圳光明區簽約,將正式落戶光明區。深圳灣實驗室作為首個正式入駐光明科學城的重大基礎研究機構,將以光明為實驗室核心基礎研究區,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創建創新高地,形成引領突破。
日前在光明區,正在建設的腦模擬與腦解析以及合成生物平臺已經在幾天前完成樁基工程,項目總用地達4萬6千多平,只相當于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的千分之一點五,建成之后可以提供近22萬平的科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