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冠生
他認為,因地制宜的材料與建造方式能真實訴說人的生活軌跡和場所特征,是感知建筑生命力和時間沉淀的媒介,很多時候,建筑的場所性和社會性是密不可分的。在演講過程中,曾老師一直強調: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通過設計將建筑與人進行連結,要最大化保留建筑的情感特征和歷史故事,從而實現建筑的社會價值與人文關懷。
交通工具設計離不開情感化&科技化
奧地利設計機構Kiska高級設計師劉立博以《交通工具設計病毒》為演講主題,從個人學習經歷出發去講了中國與歐洲設計教育的差異、以及設計的初衷和本質,分享了在設計工作中的一些專業思考與體會,包括交通工具設計與藝術、生活的關系,以及交通工具設計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等國情的關系,重點講解了交通工具設計過程中的材料、部件、功能性等專業知識。對于設計師們格外感興趣的中、歐設計研發模式的區別,也通過實際案例進行了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