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高明詐騙
在申請了一家現金貸平臺的貸款后,第二天,陳女士接到了一個電話。
“是陳女士嗎?你是不是在××平臺上借款了?”電話那頭是一個很溫柔的女聲。
對方自稱是該現金貸平臺的客服,打電話過來審核一些基本信息。
這在網貸界比較常見:電核,是風控非常重要的一環。
況且,對方很快報出了陳女士的身份證號、注冊填寫的銀行卡號。陳女士完全放松了戒備。
“我們打電話過來,主要是要確認您的銀行卡中,有兩個月以上的還款金額。”對方稱。
陳女士說銀行卡里有1900元。
“現在需要您再提供一個驗證碼,我們核驗一下是否屬實。”
果然,陳女士很快收到了一個驗證碼。
她把驗證碼提供給對方,隨后卻發現,銀行卡上的1900元,不翼而飛。
她去詢問現金貸平臺官方客服,對方告訴她,從來沒給她打過電話。
原來,這是一個騙局。
但問題來了:電話詐騙分子,如何得到了陳女士所有的信息?他們又是怎么知道陳女士在現金貸平臺上申請過貸款?
騙局的背后,是一個龐大而黑暗的江湖。而利益在其中,盤根錯節……
02數據來源
詐騙分子的數據,到底是怎么來的?
“其實,我們的數據,大多是現金貸平臺自己賣給我們的。”一位從事過電話詐騙的從業者稱。
在2017年監管收緊后,很多不正規的小現金貸公司,業務難以為繼,就開始干起銷售數據的生意。
“現金貸生意虧了很多錢,只能買賣數據,挽回一些損失。”一家月放款規模不過幾千萬的小平臺,在多個貸款群和黑產群中,公開叫賣。
“所有數據打包,幾毛到一塊一條不等。”該從業者稱,他就曾經從一些小現金貸平臺手中,收購過幾十萬條數據。
這些數據的維度極細,包括姓名、電話、身份證、銀行卡,甚至還包括一些細致的風控維度,如學歷、社保信息、工作單位、家人電話……
除此之外,一些貸款超市也在出售用戶數據。
“貸款超市本身就是給現金貸平臺導客戶的,它們會將這些數據賣給一些現金貸平臺,讓后者自己想辦法去導客戶。”某貸款超市的創始人稱。
但是,它們卻很難分辨數據購買方的身份。
“警方正在調查好貸網事件,好貸網的副總裁被指將數據賣給了電信詐騙公司。”知情人士透露。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現在的電話詐騙公司都比較精明,會偽裝成電話營銷公司去收購數據。”
除了接受現金貸和貸款超市的主動銷售,他們還喜歡和“內鬼”合作。
“這樣的數據更便宜,一般幾分錢就能買到一條。”
而一些大平臺流出的數據,多是被黑客“拖庫”,然后直接在黑市上公開銷售。
△流到黑市中的某知名平臺用戶數據
03詐騙方式
圍繞肆意流動的數據,一條全新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先是詐騙分子下套,再是超利貸借條洗劫,最后還有電話營銷公司盤剝。
用戶的數據價值,正在被各方蠶食與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