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深圳新聞 > 圖片深圳 > 

粵港澳大灣區是企業家創新創業的沃土

2019-12-26 08:35來源:深圳晚報

粵港澳、長三角與代表性城市小微企業比重的對比

粵港澳大灣區與代表性城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對比

粵港澳大灣區與代表性城市對外進出口總額的對比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凈流入常住人口

高等教育人口比例

原標題:在環境支持、資源能力、績效價值和創新文化等方面展現巨大的豐富性和可能性

粵港澳大灣區是企業家創新創業的沃土

深圳晚報2019年12月26日訊 12月23日,深圳晚報獨家刊出《粵港澳大灣區構筑全球最大創新市場正當時》一文,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該文被眾多權威機構和媒體全文轉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2019)——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報告》所呈現的多項研究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在環境支持、資源能力、績效價值和創新文化等方面展現巨大的豐富性和可能性,表明粵港澳大灣區是企業家發現機會、利用機會、創造機會的沃土。

1

小微企業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創新主體

粵港澳大灣區小微企業數量比例相當高。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小微企業的比重為96.05%,可見小微企業是這個區域的創新與創業主體。代表性城市方面,香港和澳門由于歷史和體制因素,小微企業占比遙遙領先,而其他一線城市這一比例基本相當。

2

良好的工業基礎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的根基

粵港澳大灣區工業及配套設施水平均居于全國前列。粵港澳大灣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均值為10694.10億元。由于香港和澳門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極大,故剔除這兩個樣本后,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的均值達到12869.17億元。此外,深圳、佛山、廣州等城市工業基礎雄厚,是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的領頭羊。

3

進出口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歷來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加上該區域港口眾多,以及香港和澳門等特殊因素,進出口是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粵港澳大灣區進出口總額均值為12167.28億元,是長三角城市群的2.5倍。香港2018年進出口總額接近1.2萬億美元,接近中國內地外貿總額的26%,位列粵港澳大灣區第一位。由于具有地理和歷史等多方面的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在一體化進程中,應進一步發揮進出口優勢,同時積極參與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品的國際交流,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創新驅動提供必要支持。

4

人力資本的吸引能力較強

人力資本掌握著先進技術和新技能,是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凈流入常住人口均值達到13.04萬人,其中深圳以49.83萬人的絕對優勢排在首位,廣州和佛山分列第二、第三。總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力資源儲備呈現一個良好態勢。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普通高校在校生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自身創新發展潛力。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普通高校在校生數量榜首為廣州,香港位居第二位,珠海第三。大灣區普通高校在校生數量均值為20.14萬人。然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校生數量極差值達到115.44萬人,其中最大值廣州就有118.75萬人。高質量提升普通高校在校生數量是改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潛力的可行手段。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創新人才比例高、質量好。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創新要素聚集和吸引力強的經濟區域,從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人比較多,香港以22.17%位居第一,澳門和深圳分列第二、第三;長三角從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最多為上海,為20.89%。

5

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技術創新投入密度高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在科學技術支出占GDP比重中,均值達到1.06%。其中,澳門科學技術支出占GDP比例最高,作為擁有國際貿易自由港和全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澳門經濟貿易繁榮,科技研發領域經費投入較多。珠海和深圳的科學技術支出占GDP比例以1.69%和1.57%分列大灣區的第二和第三位。總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研發領域的經費投入強度和技術競爭實力上均有著明顯優勢,適合驅動創新事業的發展。

6

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

粵港澳大灣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平均值為178.68億元。其中,深圳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為976.94億元,位居第一位。深圳作為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在科技創新領域投入較大,遠遠領先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廣州和佛山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澳門的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為零,這與當地產業有直接關系(有近一半的GDP由博彩業所貢獻)。此外,灣區中有8個城市的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均低于平均值。因此,這些城市應加大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經費的投入,加強自身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促進大灣區創新事業的整體發展。

7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高度發達的第三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第三產業占GDP的均值為58.63%;香港和澳門仍然是特殊情況,其第三產業高度發達,香港的金融業、運輸業,澳門的博彩業等在世界上均極有競爭力,而兩個城市幾乎沒有工業和農業,其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分別為94.30%和94.90%。剔除兩個特殊城市,大灣區第三產業占GDP的均值為50.63%。

數據顯示,第三產業占GDP排名前5位的城市中,粵港澳大灣區的澳門、香港、廣州占據前三位,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三產業整體水平也達到了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水平,高新技術、高科技行業眾多,創新能力較強。此外,深圳2018年第三產業占比達到58.80%,深圳由最初發展時的模仿、山寨模式,逐步發展成為了我國公認的創新主導模式。可見,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了經濟發展向第三產業傾斜的轉型條件。然而,大灣區仍有中山、肇慶、江門、惠州和佛山5個城市第三產業占比低于50%,而珠海和東莞剛剛過50%,這就要求大灣區在產業轉型過程中,更加重視創新的作用,大力扶持和發展第三產業占比較低的城市,從而為創新活動提供軟實力的支撐。

8

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了創新驅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均值為89.98%。可見,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宜居。其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最多的城市是香港,2017年優良天數比例高達97.53%,珠海和惠州緊隨其后。城市生態環境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變量,同時和城市創新發展密切相關,兩者之間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促進創新事業的發展。城市生態環境良好會驅動創新發展,努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創新發展的重要條件。

9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較低

粵港澳大灣區單位GDP能耗均值為0.29噸標準煤/萬元,是全國的一半左右。其中,惠州的單位GDP能耗最高,中山和深圳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惠州萬元GDP能耗在0.89噸標準煤,是全國的1.6倍,這與惠州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密切相關。若剔除惠州的數據,大灣區單位GDP能耗均值為0.23噸標準煤/萬元,遠低于長三角和全國的均值,特別是香港和澳門的GDP能耗極低。優化產業結構,降低對能源的依賴程度,節能降耗,促進城市經濟的集約式發展,從而推動創新發展進步。因此,大灣區對能源依賴程度較低的優勢使其更適合創新活動的開展,展現出其巨大的雙創潛力。

10

粵港澳大灣區領軍城市創新的績效價值極高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創新環境支持與其經濟活躍程度高度相關。數據顯示,環境支持得分前三名依次是香港、深圳和廣州。香港是世界性金融中心,深圳和廣州是我國一線城市,創新能力與經濟活躍度在全國均位居前列。值得注意的是,澳門環境支持得分位列第四,除了市場結構和制度文化兩個二級指標得分分別位居第三和第一之外,澳門在產業基礎和配套支持兩個二級指標得分均位于最后一名,這與澳門人口較少、整體經濟規模較小及工業產值較低有直接的關系。

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領軍城市創新的績效價值極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績效價值得分前四名依次是澳門、香港、深圳和廣州。大灣區“9+2”共11個城市中,深圳和廣州是我國一線城市,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特別行政區,這4個城市無論在收入、產業布局還是創新研發等方面均能夠統籌兼顧,當之無愧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領軍城市。此外,較高的創新績效價值意味著在未來能夠有效地帶動和輻射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發展。(深圳晚報記者杜婷

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技術支出占GDP比重

粵港澳大灣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

粵港澳與長三角城市第三產業占GDP前5名與后5名

粵港澳大灣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粵港澳大灣區單位GDP能耗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施冰冰]

新聞評論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 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青青 |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亚洲AV首页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