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初中生綜評擬簡化:能否取消?是否掛鉤中考?權威解讀來了!
南方網2019年12月30日訊 12月初,因不少家長以親身經歷吐槽“深圳初中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下稱“綜評”)給家長、孩子造成很大負擔,“綜評”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12月11日,深圳市教育局決定暫停2019年初中學生綜評填報工作,并將盡快完善方案。
12月27日晚,深圳市教育局在其官微發布《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新綜評方案’”。
總體來看,“新綜評”方案圍繞市民關注的少數指標要求偏高、操作相對復雜、增加家長負擔等問題進行了修訂,簡化了考核指標和操作系統。
但由此引發的討論這兩日并未消減。
小編梳理發現,這些問題受關注度較高:
為何不能直接取消綜評?
綜評與中考的關系該如何理解?
“只用畫勾,人人都合格的話,綜評是否會流于形式”?
……
對此,小編29日采訪了上述新方案制定組的一位成員、以及多位教育界人士進行解讀。
一、與中考升學有何關聯?
綜評達標所有高中都可報考
個性特長記錄是否使用由高中自定
舊方案提及綜評結果主要用于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相同時,綜評等級高者優先錄取;自主招生學校應當將綜評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省一級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時對綜評結果有要求,即思想品德方面五個學期的總得分不得少于60分。
家長認為這等于綜評與中考掛鉤。因為深圳中考競爭激烈,公辦普高錄取率不足五成。為讓孩子考上好的公辦普高,家長還是會按照“指揮棒”去拼,這無形中加大家長、孩子的負擔。有專家也分析稱,深圳公辦優質普高學位緊缺,競爭激烈、學生學業壓力大是綜評受到家長“炮轟”的重要原因。
而新方案規定,“綜評檔案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依據,綜合素質評價達標的學生可以參加所有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錄取,綜合素質評價不達標的學生,不能報考廣東省一級學校。”需要提醒是,深圳人心目中的“四大”“八大”名高中等都是省一級公辦普高。
綜評與中考升學有啥關聯?到底會與哪些事項掛鉤?該如何理解上述表述?備受家長關注。
上述新方案制定組成員解釋稱,新方案中綜評包括“綜合素質基本指標評價”和“學生的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兩大部分,在綜合素質基本指標方面,不達標就不能報考省一級高中,反之如果達標了,所有高中都可報考,“這等于說‘綜評’成為前置性資格和條件。”
新增的“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寫實記錄”,體現學生個性特長和突出表現方面,主要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參加的個性化活動經歷與所獲獎勵和榮譽等,“這方面的記錄將來高中學校要不要參考、怎么用,由高中學校自己來決定。因為高中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很大,學生個人與個人差異也很大。”
二、關于部分家長呼吁取消綜評
“大勢所趨,取消不現實”
盡管一些家長對新方案給予肯定,認為教育部門拿出了很大的誠意,聽取民意做了修改,但也有部分家長認為中考已讓孩子們壓力過大,希望取消綜評。
深圳市教育局在新方案編制說明中指出,加強初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抓手。黨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省教育廳先后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教基二〔2013〕2號)、《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試行)》(粵教基﹝2018﹞10號)等文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實施綜評的依據。
不少教育界人士也認為,綜評是大勢所趨,有其必要性,取消并不現實。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各地都有在推行綜合素質考評,在考評內容、賦分方式、量化方法、操作程序也是大同小異。這是一個大趨勢、大背景。”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認為,這種做法符合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及國際上的教育理念,“在歐美國家,興趣特長、志愿活動、領導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也是學生在升學錄取時的重要考量因素。”陳如平說,家長的焦慮來源于將綜評與升學直接掛鉤,“目前綜評主要是提供參考依據,還未將其絕對數值化、折算成中考成績。”
深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名校長表示,“站在一個校長和初中孩子的家長角度來看,我認為新方案比起北京、上海還是有更多可操作性。我們要改變‘一張試卷定終身’的觀念,真正的轉變應試教育的思想,其中不僅僅是轉變學校的思想,還要改變社會,特別是要改變廣大的參加中考的學生家長的觀念問題。”他認為,在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情況下,綜評改革勢在必行。
三、綜評會否流于形式?
未降低標準,只是轉變評價思路
有家長表示,綜評考察改成采用達標與不達標的方式進行評價,只用在“是否達標欄目”勾選“是”或“否”。且每學期25個重要觀測點中有20個達標,則本學期基本指標評價達標,如果5個學期皆達標,該生綜評達標;另外在5個學期累計有105個指標達標,該生綜評也達標,“按照這個標準,這可能會造成人人都合格的情況,如此一來,綜評的初衷是否能達到?是否會流于形式?”
“新方案并非降低要求,而是轉變了評價的思路。”深圳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綜評的初衷在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注重考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和突出表現。
上述新方案制定組的成員也強調,如果人們全面解讀、理解綜評方案,會發現新綜評方案并未降低標準,“未來的人才要求是梯子型,梯子型的‘橫’就是學生的基本素養,梯子的一個‘豎’就是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都很重要。”
一些網友對新方案的一些修改表示肯定,有網友稱,比如思想品德中提及“無違法行為,無欺凌行為,未受到法紀校規處分。”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就有法可依去投訴了。學校也擁有了‘上方寶劍’,而不只口頭教育。25項觀測點有6項在思想品德,那些道德品質有問題的,會失去報考省一級高中機會。綜評有其意義。
有校長表示,在如今應試教育未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如果綜評結果不直接與中考掛鉤,評價很有可能流于形式,“家長、老師沒有那么多時間在應對教學之外去思考太多一個與升學不掛鉤的評價。”
也有校長表示,新方案有其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對于一個新事物的出現,我個人認為還是要更好的做好宣傳,讓人們明白其意義和價值所在。同時,要以學校為紐帶,組織人員幫助指導家長進行操作,最終把這個事情做成。逐漸讓大家不要只關注‘一張試卷定終身’,還要更多的關注孩子多元化發展,促進全社會改變教育觀念。”
目前《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修訂征求意見稿)》仍在征求意見階段,如有相關意見可在2020年1月6日前通過下列方式反饋:
(一)通過電子郵箱方式反饋意見:jjc@sz.edu.cn;
(二)通過信函方式反饋意見:深圳市福田區福中三路市民中心C2085室;
(三)通過傳真方式反饋意見:0755-88125662。
【知多D】
“綜評”是啥?新方案有啥大變化?
綜評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品行、發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
深圳初中學生綜評包括兩部分:一是綜合素質基本指標評價,主要包括學生良好品行以及日常行為規范,具體包含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實踐創新等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共計25個重要觀測點)。二是學生的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通過搭建“深圳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為每一個初中學生建立綜評檔案。
對比此前的綜評試行方案,這些地方變化較大,需要注意。
1、舊方案中,原本25個重要觀測點每一個對應可得0分、2分、4分,導致家長因追求各指標的高分值而引起普遍焦慮;新方案中取消對應分值,采用達標與不達標的方式進行評價,只用在“是否達標欄目”勾選“是”或“否”。
怎么才算達標?
每學期25個重要觀測點中有20個達標,則本學期基本指標評價達標,如果5個學期皆達標,該生綜評達標;
在5個學期累計有105個指標達標,該生綜評達標。
結果由信息平臺自動生成。
而且25個重要觀測點里,23項由學校完成,只有2項由學校、家長共同完成。分別是:“尊敬老師,尊重長輩,遇到師長主動問好,在家孝敬長輩。"“每周至少完成1次家務勞動,每天整理好自己房間。”
2、新方案新增“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寫實記錄”,體現學生個性特長和突出表現方面,主要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參加的個性化活動經歷與所獲獎勵和榮譽等。
此部分只進行寫實記錄,不進行評價,由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填報。而且不要求五個方面全部填寫,只需有選擇地填寫能夠充分展現自己個性特長、突出表現的方面。
3、在結果應用方面。舊方案評價結果以等級形式呈現,主要用于劃定招生學校錄取標準;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相同的情況下,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高的則優先錄取;自主招生學校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條件。
而新方案規定,綜評檔案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依據,綜合素質評價達標的學生可以參加所有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錄取,綜合素質評價不達標的學生,不能報考廣東省一級學校。
4、公益、研學等被家長吐槽的內容有調整。比如舊方案中“參加公益活動、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等累計24小時及以上”的觀測點內容有被一些家長吐槽過于量化,尤其是志愿服務,容易導致初衷變味。新綜評方案中的表述為“積極參加校內外公益性活動,學校組織的公益性活動不少于8小時。”
再如舊方案有提及參與海內外研學旅行或社會調研可得相應分數。而在新方案中取消了這一項。
此前報道:
深圳市教育局關于公開征求《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修訂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告
【采寫】孫穎 徐峰 史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