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
——一論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精神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部署了2020年要重點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排在首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事關新時代改革開放全局的“先手棋”,深圳作為重要責任主體,要深刻認識、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建設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戰略意圖,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穩打穩扎,推動形成“雙區”相互補充、相互呼應的發展格局。
01 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要深化深港澳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良好基礎。深港澳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頭戲和突破口,對于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深化深港澳合作有利于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提供示范,進一步推動灣區各城市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社會文化等方面共建共享,為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國際一流灣區創造條件。
深圳要進一步加強與港澳的溝通協調,深入對接“港澳所需”,加快實施“灣區通”工程,加強標準互認、規則銜接,全面落實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政策措施;提升深港澳創新合作層次,積極推動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攜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與澳門在特色金融、文化創意等領域合作;積極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和前海合作區實現雙擴區,實現“一年一個樣”變化;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不斷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共同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02 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要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格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搶抓“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深圳要繼續大力推進“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抓緊落實廣深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深莞惠聯動發展,創新完善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加強與周邊城市在產業園區、科技創新等領城合作;要主動對接北部生態發展區的“后花園”和“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水缸子”,推動形成大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03 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要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重要舉措。積極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加快形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站高望遠,深圳要通過先行示范,發揮核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著力打造開放型經濟“升級版”,提升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創新中心、經貿中心等地位,進而對全球高端要素配置、產業升級、創新發展等方面產生巨大集聚和帶動作用,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共進、合作共贏。要爭取實現在深國際組織零的突破,織密全球友好城市網絡,使“鵬友圈”越來越大。
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
是使命、責任更是機遇。
全市上下要抓住、用好
繼興辦經濟特區后的
這一重大歷史性機遇,
充分釋放“雙區”利好疊加
帶來的“化學反應”“乘數效應”,
加快形成高水平全面開放新格局!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