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四屆“數說深圳”年度盛典發布“數說深圳2019城市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提到深圳,全國網友最關注的三大關鍵詞是“粵港澳大灣區”“5G”“先行示范區”。而提到先行示范區,全國網友最關注的深圳區域,分別是作為“特區中的特區”的前海,以及被譽為“中國最具硅谷氣質城區”的南山。
備受關注的南山不負眾望,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今年前三季度,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環境,南山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GDP達4002.36億元,同比增長7.6%,總量穩居全市各區之首、全省區(縣)第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二產增速快于三產,實體經濟發展地位鞏固;單位面積產出、人均GDP不斷攀升,萬元GDP能耗、水耗持續走低,質量效益凸顯。在很多人眼中,南山是名副其實的“高富帥”。
南山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是深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也是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透過南山,我們看見的是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心、必勝信念與光明前景。
潮涌深圳灣,風起看南山。40年前,位于南山的蛇口打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開山炮”。1990年1月,南山正式建區。從上世紀90年代的深圳國家高新區,到2010年后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南山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同頻共振;從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貼牌代工”“前店后廠”,到高新技術產業,再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南山在每一個時代產業發展的浪潮中都踩準了節奏,在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中贏得了發展先機;從最早的深圳產業配套區、輕污染工業區和能源基地,到2000年后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四大基地”,再到現在的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南山始終以前瞻的城區定位引領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走出了一條越來越寬廣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創新,是南山最鮮明的底色,是支撐南山高質量發展的硬核。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作為全國知名的創新強區,南山創新要素聚集,產業鏈條完善,科技轉化能力強、效率高,人才總量和高層次人才數量均居全市第一,發展新動能強勁。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高水平建設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重大科研機構,不斷提升城區創新發展能級。南山就像一株科技創新的“蒲公英”,把種子撒向整個深圳、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企業強,則經濟強、城市強。營商環境是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南山堅持“企業在哪里,政務服務就跟在哪里”,行政服務大廳就設立在深圳灣畔500座企業大樓的中心點,做到“有事服務,無事不擾”,積極當好企業政策咨詢的“顧問”、服務企業發展的“服務員”和“店小二”,營商環境在全國名列前茅,成為吸引優秀企業的“強磁場”。目前,南山擁有企業近39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500家,上市公司超過160家,經濟發展“蓄水池”水位越來越高。今年前三季度,南山實際利用外資4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超過全市3/4,廣大外資企業用實際行動,為南山優質的投資環境投下了支持票。面向未來,南山提出“科技創新+總部經濟”經濟發展雙驅動策略,拿出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總部基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后海中心區和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的石壁龍片區4塊優質產業用地,為全球優秀企業“筑巢”,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增長極。
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南山,早已不再滿足于以科技創新見長的“單項冠軍”,而是在社會治理、民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全面發力,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近期,南山在重量級獎項上收獲頗豐:入圍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成為廣東省唯一上榜單位,也是全國唯一上榜的產業高度聚集的城市中心區;在新華社與瞭望智庫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中,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區)和“創新包容強區”兩項大獎;在國家工信部研究院賽迪顧問發布《2019中國城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研究》中,摘得百強城區之首。南山的高質量發展,內涵越來越豐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與認同。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面向未來,南山要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灣區、自貿區、高新區、科教區”疊加優勢,向更高處邁進,向更強處進軍,駛向更加開闊的高質量發展水域,給人們帶來更多更大的驚喜。(姚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