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沒回家忙起來靠喝咖啡提神
●時間:2月2日晚上7時
●地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辦公室
●人物: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主任醫師唐秀娟
辦公桌前,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主任醫師唐秀娟正在整理材料。已經到了晚飯時間,唐秀娟隔著桌子對同事喊了一聲:"麻煩幫我帶個盒飯!"然后,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以前我們這里的女孩子都是化著妝、踩著高跟鞋來上班的。現在大家也不打扮了,也不注重發型了,有事找同事的時候都是隔空喊一嗓子,交份文件都要一路小跑,當然也沒人再穿高跟鞋了。"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主任醫師唐秀娟整理疫情相關數據。
吃盒飯的時候,唐秀娟還盯著手機屏幕,刷著手機軟件大眾點評找餐廳的電話號碼。"一個確診患者說他曾在一家餐廳吃過飯,但是已經記不清餐廳名字了。我只能根據他的描述自己找,然后向餐廳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的空間大小、通風情況等信息,以確認餐廳工作人員中是否存在密切接觸者。"唐秀娟解釋道。除了自己調查,更多時候,她和同事需要直接與確診患者溝通,讓他們據實告知密切接觸者信息。"被拒絕是常有的,他們的心情我們也能理解,但是疫情面前無小事,我們只能反復勸說,直到完全掌握有關信息。"她說。
每天,唐秀娟都要整理和分發大量的數據。用她的話來說,每天早晨一上班,她就像是一支離弦的箭,一只開始旋轉的陀螺,持續處于高速運行的狀態。她的主要工作是甄別初次檢測陽性的人員,掌握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信息和曾經乘坐過的公共交通工具信息,并迅速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與技術指導工作。"這些信息掌握得越早,病毒可能的擴散范圍就可以盡量控制得越小,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與病毒比快,與時間賽跑’。許多工作必須齊頭并進,無論當天檢查出多少陽性結果,我們都必須當天完成相應調查,一天24小時總是不夠用。"唐秀娟說。
令唐秀娟印象最深的是深圳首例病例確診的那個晚上,唐秀娟和同事一接到消息,就馬上趕往現場做調查,緊接著開展病例研討和分析,撰寫流調報告。凌晨1時剛結束這項工作,又連軸趕往另一家醫院,等一切都處理完畢后已經是凌晨3時多。回到單位又來了一個急活兒,繼續加班。當手上工作終于可以暫時告一段落,第二天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快40歲了,熬不動了,沒想到連續熬了幾個通宵,我狀態還好。"唐秀娟笑笑說。連續一個多星期,唐秀娟都沒有回過家。那些日子里,她和同事都是靠喝咖啡提神。辦公室的好幾盒咖啡膠囊都消耗殆盡后,就直接買罐裝咖啡和礦泉水喝。"因為燒水的工夫都沒有,內心太焦急了。"她說。
唐秀娟的工作太忙,今年除夕也是在崗位上度過的,孩子就交由70多歲的爺爺奶奶看管。"媽媽你這些天都去哪兒了?"面對孩子的疑問,唐秀娟試圖用簡單的話語回答:"媽媽在‘打仗’呢。""是防控疫情嗎?"唐秀娟沒有想到,6歲的孩子居然已經知道了"疫情"這個詞,面對孩子好奇的眼睛,她的心里五味雜陳。
隨著工作架構日益清晰,人力不斷補充,深圳早已形成了以市疾控中心、各區疾控中心及部分轄區的預防保健所共同構成的疾控網絡。"我們并不是孤軍戰斗,請市民朋友放心,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戰役。也請大家減少走動,用實際行動支持我們疾控人員和廣大醫護人員。"唐秀娟說著,沖著鏡頭豎起了大拇指。(記者 許嬌姣 /文 楊少昆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