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系列評論之十二
深網評論員 明月
8日,比亞迪宣布將生產口罩和消毒液,消息公開后,不少微信群立刻傳出比亞迪生產的口罩接受預訂的消息,甚至明碼標價,“醫用口罩1.8(含稅,含運費),2萬個起訂(要先付全款)”。隨后比亞迪有關人表示,口罩供給方向目前主要是以單位和企業為主,解決醫院、公交、出租等需求以及內部剛需,目前還不能接受外部訂單。之前對個人售賣比亞迪口罩的假消息不攻自破。
疫情爆發后,口罩成了防疫必需品,一時間也成了“奢侈品”。為滿足醫務人員及社會民眾口罩所需,部分口罩生產企業提早復工,甚至整個春節假期都沒休息。但隨著務工人員返程、企業復工,口罩依舊供不應求,于是一些主業與口罩無關但持有相關資質的企業主動跨界,加入生產大軍以解“一罩難求”之急。
就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期間,總有那么一小撮利益熏心的人趁“疫”打劫,造假售假甚至詐騙,利用網絡散布謠言,踐踏公序良俗道德底線,挑戰法律權威,大發國難財,不僅嚴重擾亂了口罩市場秩序,妨礙疫情有效防控,同時混淆公眾視聽,危害社會公共秩序。根據價格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及《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經營者有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相互串通等價格違法行為的,依法最高可處5倍違法所得或100萬元至500萬元罰款。
如果說哄抬物價是造成人們經濟損失的違規違法行為,那么制假售假或以二手口罩冒充全新口罩,則是于法于理都不可容忍的危害廣大市民人身安全的行為。日前,深圳市檢察機關已提前介入5宗涉口罩案,其中1宗為銷售來歷不明的“三無”N95口罩,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要知道,不合規的口罩對病毒的過濾程度是沒有保障的,比之戴著合規口罩出門,被感染的幾率不知增加了多少,更遑論戰斗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用了這些口罩的后果。制造、售賣這類口罩的不法之徒,是在以他人的生命安全為代價來賺取黑心錢,對此必須毫不留情,快查嚴懲。
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在特殊時期,呼吁廣大群眾擦亮眼睛,對于不明來源的信息做到未證實之前,不聽謠、不傳謠、不信謠,從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切勿因急迫心情購買不合規的醫療用品,同時口罩按需購買,理性、冷靜做好個人防護。在此,也警告那些試圖通過不法手段發財的無良者,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漠視消費者的生命安全謀取不義之財,終會受到應有的處罰。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81期|務實管用 ,深圳這顆給企業的定心丸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