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2月12日訊 隨著返城復工高峰的到來,深圳市于2月7日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社區聯防聯控機制的若干措施》,明確了“五個100%”、“十個一律”、“四個重點”等社區聯防聯控的具體舉措。目前各社區對聯防聯控各項措施落實得如何呢?本網記者探訪了深圳各區多個小區、城中村,親身體驗基層防疫措施。
福田沙嘴村:全村封閉式管理
日前,網傳福田區沙嘴村有租客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整個村的人沒有一個敢下樓拿快遞,村口牌坊下堆滿了快遞。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原來是由于沙嘴村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導致村內原有的兩個快遞中轉站無法使用,大量快遞只能臨時堆放村口,目前快遞公司已經將堆放的快遞處理完畢。為方便村民生活,沙嘴村在村口設置了非接觸取送點,用來存放快遞、外賣等服務村民的貨物。(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屹龍 何靜)
沙嘴村門口已無快遞堆積。
南山南貿花園:進門需檢測體溫 并未查看二維碼
“我在新聞上看到說深圳全部小區、城中村將要憑證出入,我立即根據辦理指引登記辦理,還在手機上保存了辦理二維碼,但是出門的時候小區管理處并沒有要這個,進門的時候也沒有。”家住南山桃園路南貿花園的周先生告訴記者,目前該小區已經實行封閉管理,外賣員以及快遞員都不能進入小區,居民點的外賣全部放在小區門口,由居民自行前往領取,進門的時候需要測量體溫。周先生認為,現在疫情嚴峻,希望小區管理更加嚴格。
記者看到,該小區門口張貼著“如實填報,戴個口罩,故意隱瞞,戴個手銬!”的宣傳標語,小區門口也設有登記點并貼有公安局登記二維碼。(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曹文麗)
鹽田沙頭角保稅區:進小區需出示二維碼
在沙頭角保稅區第一生活區原為開放式小區,記者發現,疫情期間,該小區只保留一個出入口,并在出入口設置了疫情監測點,并明確張貼了標有進出小區條件的宣傳語:戴口罩、測體溫、出示二維碼。記者向執勤人員表示:“我不在這個小區居住,但需要到超市買點東西,可以進嗎?”執勤人員告訴記者,只要戴好口罩,體溫監測正常,出示登記過身份的二維碼就可以進去。
對于還未登記的市民或者剛返深的市民,該執勤人員表示,他們可現場掃描二維碼,填報真實信息即可立即生成驗證二維碼。“凡是進出人員,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戴口罩、測體溫、出示二維碼,我們才放進來。”該執勤人員一邊檢查進出人員信息,一邊向現場居民宣傳。(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潘峰)
進入小區須戴口罩、測體溫、出示二維碼。
寶安海濱花園小區:居民進入小區需經兩道檢疫
位于新安街道35區海濱花園小區內原有兩個出入口,分別位于前進一路一側、安華工業區一側。據了解,此前由于地鐵12號線建設施工,前進一路一側出入口已被封閉,僅留約一米寬距離的小門,供小區居民出入。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小區前進一路一側的小門也已封閉,僅留一個出入口。小區居民要先從安華工業區大門進入,然后才能到達海濱花園小區出入口,兩個出入口均設有防控檢疫點,居民需測量體溫后才可進入。
據安華工業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外來人員和車輛是一律禁止進入的,外賣和快遞小哥均要登記后方可通過安華工業區大門,但海濱花園小區的出入口,快遞、外賣小哥是無法入內的。(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舒芳莉 賀靛婧 謝瑩 實習生 張瀟瀟)
工作人員在安華工業區大門對出入居民檢測體溫。
寶安福中福幸福海岸小區:暖心服務獲居民認可
福中福幸福海岸小區現階段全面禁止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為方便業主租戶,物業管理處在出入口外專門劃分了一塊區域,將水果蔬菜及快遞等按照不同樓棟擺放好。記者看到,為了防止居民物品被打濕,物業管理處在這塊空地上方借著地形搭起了一個簡易的小棚頂。據工作人員介紹,后續他們會調來帳篷,讓居民不用因為下雨著急下來取東西。如果有住戶因為快遞太多拿不動時,工作人員還會主動幫忙送到住戶所在樓棟的電梯口,這樣的暖心服務贏得了不少居民的認可和點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舒芳莉 賀靛婧 謝瑩 實習生 張瀟瀟)
福中福幸福海岸小區將居民的快遞分類擺放。
龍崗可園社區:布下一線防控“天羅地網”
布吉街道可園社區是一個以住宅區為主的社區,業主來自五湖四海,湖北藉居民占有一定比例。針對社區特點,社區建立了“三個聯系平臺”,公布社區服務熱線、網格員電話、網格員微信號,方便居民聯系。同時制定“五不漏”防疫舉措,包括不漏宣傳、不漏防疫責任、不漏測量體溫、不漏登記、不漏排查。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立體布防,在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布下天羅地網。
做好小區衛生消毒、環境保潔、通風及疫情人員排查防控,在各小區及其他重要區域對車輛、人員進行排查及體溫檢測……除了聯合物業做好這些防控措施外,可園社區還發動了一批居民志愿者,在社區內各微信群主動承擔宣傳兵的作用,及時發布疫情信息,更新社區動態,提醒老人們不信謠,不傳謠,傳遞正能量,為做好老年人宣傳工作樹好輿論導向。(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李云云)
在小區門口設體溫監測點。
坪山黃沙坑小區:所有住戶憑出入證進出小區
在馬巒街道黃沙坑小區,記者看到該小區只保留了一個出入口,其余出入口均用擋板進行封閉,幾名安保人員在小區門口對出入小區的居民進行體溫測量,并要求居民出示出入通行證。記者了解到,該小區很早就實施憑出入證出入的措施,沒有出入證的人員一律不得進出小區。(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邱嘉熙)
安保人員登記住戶出入信息。
大鵬布新社區:檢測點24小時值守
在布新社區,記者看到在進入社區的主要出入口上設置了防疫檢查點,并有工作人員為進出的人員測量體溫,檢查點上還有喇叭滾動播放防疫廣播。據介紹,該檢測點有專人24小時輪流值守,人員進出都需出示由新區統一發放的通行證,待體溫測量正常后方可進出。此外,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不得入內,如有特殊情況需經檢測體溫正常并登記相關信息后方可進入。(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小輝 謝雨婷)
深汕合作區創業村:出入需佩戴工作證
創業村是深汕合作區的公共住房,住在這里的都是在合作區工作的干部職工。“你好,請配合量下體溫。”剛進大門,小區的保安就幫記者先量體溫,還將體溫計上顯示的數據給記者看。除此之外,保安還檢查了記者身上所佩戴的工作證,工作證上有記者的照片、姓名等信息。等所有信息核對無誤后,保安就予以放行了。值得一提的是,“檢查工作證”這項流程也是深汕合作區防控疫情的創新舉措之一,有效地提升防控效果。
記者在小區走了一圈,發現小區的環境較為整潔,不時能看到保潔人員拿著消毒器具對一些公共設施進行消毒。各個樓道的防盜門口都張貼著溫馨提示,告知居民勤洗手,出門戴口罩等這些防疫小知識。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都要保障不少于兩次的小區全面保潔,包括噴灑消毒藥水。“對于那些住戶有可能直接用手能觸碰到的公共設施,我們保潔人員也會每天盡可能用消毒水進行擦洗。”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羅瑜 蘭俊)
創業村保安為進入小區的住戶測量體溫。